楚祯骑马在南阳附近转了两天,拍下汉朝末年的风土人情后,返回了海城家中。
第二天九点,继续把众人召唤来。
“楚大爷~”
林妹妹第一个到,声音细柔的喊了他一声,楚祯抬起头看去,见林妹妹出现在左边沙发处,身穿淡黄色暗花对襟马甲,里边是白色的圆领袄子,月白色的暗花长裙,眉眼带着笑意的看向他。
天香国色的林妹妹,总是让人赏心悦目。
“林妹妹那过去了几日?”
楚祯站起身走向她,趁着没人来,先握住林妹妹柔软小手,再将她拥入怀里,低着头看她。
黛玉小小的挣扎了下,就任由他拥着,略带羞涩的笑道:“过去了半月,宫内传来消息,说各地的电台都已送到,我父亲也估摸着就要……”
说到这,她那细长的罥烟眉蹙起,一副担心发愁的模样。
“好啦,没事!”
楚祯伸出手,抚过林妹妹的眼眉,安慰道:“岳父应该已经与朝廷用电台联系上了,这次过去我让人进宫询问下,如果联系上了,我就去拜见岳父岳母!”
岳父,岳母。
黛玉瞧着他眼睛,抿了抿薄唇,腰肢儿被他搂住,心中触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在看着他。
“楚郎……林妹妹!”
李清照声音传来,黛玉忙羞着离开楚祯怀抱,去迎清姐姐。
楚祯看过去,见李小娘子笑盈盈的看着,也不知是否吃醋,但楚祯还是走过去也握住她的手,拉着两人去沙发坐下来。
“楚郎先别急着坐下。”
李清照指向楼梯口:“秦王他们也要来了,我们去楼下等,怕武侯找不到楼梯上来。”
楚祯一想也是,就和她们下楼去。
五分钟后。
“先生!”
诸葛亮穿越来到,再次见到了上次游海城时的人,楚先生也在。
楚祯笑道:“孔明这次不会觉得是在梦中了吧?”
诸葛亮惭愧着给众人作揖。
上次来时,他一直处在庄周梦蝶的状态,不知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
如今可以确定了,是楚先生请他来到后世。
李清照看了下他此刻的穿着,笑说道:“按先前的惯例,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有事情才会受到楚郎君的召唤,孔明那儿难道是曹操来打宛城了?”
南阳也叫宛城。
“正是!”
诸葛亮点头,想要回答他们,林黛玉却请他上楼去再说。
于是众人上了二楼,楚祯和两位少女给他们倒了杯茶,拿了些水果点心来。
诸葛亮从李世民口中知道了时间不相等之事:
他在隆中度过了一个月,而这里却只过去了一天。
“穿越之事,果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诸葛亮感叹后,倒也坦然接受此事,见众人都喝过茶水,就对他们说道:“昨日,曹操领十万兵马到淯水北岸,郡内百姓多有南下逃离以避祸。”
“孔明先等等。”
朱元璋叫停他,看向他问:“上次你和楚祯回去,都做了些什么安排?”
李世民,朱棣几人也看过来。
手持三国志、后汉书的诸葛亮,以他的谋略,岂能不做点什么?
但诸葛亮还真什么都没做!
“顺势而为……行阳谋?”
听完他的话,朱元璋眼神里多出几分钦佩,赞许道:“到底是千古明臣,孔明用兵行师,皆以仁义节制,换做是朕,朕就先把邓艾给找来。”
众人都笑起来。
邓艾是曹魏后期的主帅,屡次抵挡住了姜维的北伐,后面更是领兵攻入成都,灭亡蜀汉。
如此将才,岂能不用?更何况邓艾是放牛娃出身。
诸葛亮笑道:“按史书记载,邓艾今年方才出生,姜维更是五年后才降世,亮即便想找,也找不来他们。”
众人都笑起来。
聊了一会,李世民知道诸葛亮的安排后,问他:“莫非孔明是想让刘备提早来荆州?”
楚祯看向这几人,毫无疑问,他们几人都是行军打仗的能手,放在三国绝对是夺天下的有力竞争者。
以他们的眼光,指点蜀汉的发展战略肯定没有问题。
尤其是朱元璋,对一個势力怎么发展壮大、吸纳人才、练兵备战等,都了如指掌。
诸葛亮道:“刘玄德远在千里,来与不来荆州,看他,看徐庶,也看刘景升,非是我所能决定。”
朱元璋没理会他这句话,咧嘴笑道:“张绣反叛是请刘备来荆州最合适时机。
先杀张绣,或挤走他,占南阳郡,再趁官渡之战、荆州三郡反叛时,与刘表合力平叛,约定要他一两个郡,以两郡民力养五万精兵。
此后静待刘表病死,拥刘琦,或刘琮,逐步占了荆州全境,再图益州,赶在赤壁前占了汉中,则汉室可兴。”
楚祯直呼好家伙!
出自洪武帝之手的一整套匡扶汉室策划案,帮刘备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且楚祯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诸葛亮来,换做是别人,如徐庶庞统,朱元璋的谋划还会更狠一些。
比如,在刘表死之前做布置,等刘表一死立刻夺荆州。
但有个问题。
楚祯问朱元璋:“刘表给了刘备地盘,让他平叛是天经地义,刘备怎么能要他一两个郡?”
李清照赞同自己郎君的看法,说道:“以刘备之仁义,定然会推辞,据三国志·魏书,及刘表谋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写《英雄志》记载,刘表病重时,曾想把荆州托付给他,就如徐州牧陶谦一般,但刘备不忍趁人之危,推拒了。”
林黛玉瞧了瞧她,低声道:“清姐姐看了好多些史书……”
李清照握住她小手,清澈的眼睛看着楚郎。
“既然是刘表谋士所写的史书,第一手史料还是可信的。”
楚祯笑道。
朱元璋却说:“他刘备接不了荆州。荆州的蔡、蒯、黄家族,他一个也不熟,反倒是孔明你——”
朱元璋看向他。
孔明说道:“我大姐嫁给蒯家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家子庞山民。”
众人都看过来,楚祯笑问:“孔明读过了史书,应该已知你妻子是谁。”
李清照和黛玉都看了他一眼,妻子…
少年诸葛亮略有些不好意思:“史书对女子的记载不多,但按我所推测,史书里的丞相该是年近三十才成家。”
也就是说,若是要娶黄月英,至少还要等十年。
楚祯笑道:“下次我见了你岳父时,问问他家中是否有一女,替孔明趁早定下婚事。”
众人都笑起来。
“不敢有劳先生!”
虽知道是玩笑话,但年少的诸葛亮还是连连推辞。
他的婚事顺其自然。
楚祯也看出来了,史书里的诸葛亮未出山时名声只在南阳郡,且他隐居隆中,世家大族都不愿嫁女给他。
能娶的人也就平时来往的士人女儿。
以现在诸葛亮的名气,虽自称隐居在隆中,但别人可不这么看,来给他说媒的人肯定不会少。
回到之前的话题,楚祯再问众人。
朱元璋道:“刘表请刘备来荆州,是为了驻扎在北面做藩屏,境内平叛不是他的事。”
“但刘表自己能平叛,不需要请刘备。”
“所以要赶在官渡之战结束前。”
“……”
楚祯还在想老朱这句话的意思,小朱燕王就已经恭维赞叹道:“父皇之谋略一环接一环,所谓环环相扣是也!”
朱元璋不受用这马屁,淡淡道:“待会再料理你的事。”
朱棣表情一滞。
李世民道:“趁人之危,非昭烈帝所为,孔明若想助他拿下荆州数郡,只能以阳谋,里应外合。”
楚祯看向李清照和林妹妹,见两人也是在此时才听懂。
朱元璋的谋划和李世民的一样,趁官渡之战时,里应外合,拿下荆州数郡。
以诸葛亮手持史书,徐庶、庞统见过楚祯,也略知未来之事的情况下,刘备集团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并不难。
但,仁义二字,不正是蜀汉君臣同结一心的原因吗?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以怒兴师;姜维最初在曹魏为官,投降蜀汉后,宁死不折,刘禅投降了他还想着兴复汉室。
若是刘备入主南阳郡后,再趁荆州内乱时夺取刘表地盘,那他就不是昭烈帝了。
见众人都在考虑刘备占荆州的事,诸葛亮无奈道:“如今亮只在隆中耕读,将玉米等作物种下,再尝试造纸,至于其余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楚祯笑道:“也罢,不说刘备了,等荆州有变时孔明再召唤我去。不知燕王那里过去了多久?”
他听到之前朱元璋的话,所以先问朱棣。
众人看向燕王,见他恭敬对其父说道:“距上次已过去了三月,各地藩王都已入京,燕王府、宁王府家眷也已来到了应天府。”
朱元璋语气淡淡的问:“叫宁王府家眷回来做什么?”
朱棣看了楚祯一眼,才毕恭毕敬的回答:“先前儿臣去宁王府请援兵时,曾在楚真君的见证下,与十七弟约定,等靖难功成之时将他封地改为南方。”
这是扯了楚祯的大旗。
朱元璋不置可否,吩咐道:“你召集文武百官,并诸藩王,在太庙前等候,给朕备好荆条、戒尺,朕最后一次去伱那。”
楚祯看到,朱棣听到荆条戒尺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半天才回过神答应下来。
简单聊了下其他事情,楚祯跟他们说了一声大顺朝要和小琉球岛红毛番开战的事,因李世民没有打过水战,所以求他录制一份海战视频。
朱元璋对水师作战倒是精通,可惜楚祯也不知林如海那边如何,等需要他们出谋划策再来请教他们。
“奴家多谢各位。”
虽未曾给出谋略,但林妹妹还是起身给他们行万福礼以示感谢。
“我先和真君回去?”事情聊完,朱棣问道。
朱元璋没有意见,于是众人下楼。
李世民还不想那么早回去,朝楚祯笑道:“我想借先生家中的一匹马!”
“马?”李清照一时没反应过来,看向楚郎,郎君家里什么时候养马了?
“……电动车?”
楚祯猜出来,把柜台前的钥匙扔给他。
李世民笑着接过,作揖道谢。
“二郎想去村子里买东西?”朱元璋问他。
“身上无钱,只在附近转转,多熟悉下。”
“咱跟你一块去!”
朱元璋也要去转转,孔明瞧了瞧那辆车,坐三人太勉强了些,他们也不会开商务车。
楚祯哭笑不得,走到柜台后,边拉开抽屉边说道:“你们上回也看到了,我们这买东西都是用手机付账,我家里的现金就只有……这点零钱。”
楚祯把抽屉拿出,示意李世民和朱元璋来拿钱。
里面不是一块钱硬币,就是十块二十块的小额纸币。
“不用。”
李世民神秘笑着,从袖子中取出一个小袋子,打开来后,众人一看。
里面有十来颗指头大小的碎黄金,还有四五个样式简单的金首饰,一看就是为了卖钱才打造出来。
因为楚祯之前说过,卖少量黄金没人追究,金首饰同理。
而上次开车经过,路旁就有黄金首饰店。
“原来二郎早有准备。”
楚祯笑道:“但可惜,你去卖了黄金,别人还是要用银行卡给你转账。”
“他店里没钱?”
“可能有一些,但几十万肯定没有。”
李世民无话可说了。
在后世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
“这样吧。”楚祯说道:“我给你我的银行账号,你先去卖了黄金,向老板要一些现金拿着,其余打进卡里,改天我去银行取钱拿回来给你。如果对方问你要身份证,你就说忘记带,换另一家。”
李世民点头,就是这么办了!
于是他开着电动车,载着洪武帝朱元璋,两人一起往村子里驶去。
朱棣看着他爹走了,才松了口气,又不由得担心,看向楚祯道:“路上没危险吧?”
“放心,村子里没人飙车,只要不出大马路就行,再说,你还信不过唐太宗?”
“……也对。”
朱棣知道李世民也是刚平定了隋末乱世,武力值没话说。
送走孔明后,楚祯和两位少女告辞,与朱棣一起去了明朝。
应天府。
距离洪武帝显灵已过去三个月,楚祯再来到时,是随朱棣到了春和宫,也就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
这里是奉天殿正东方,本是朱标的宫殿,后来他死后,朱允炆住在此数年后才登基。
如今朱棣为太子,居住的自然也是这,接见六部官员同样是在此。
“我未敢擅自在皇宫正殿召见臣子!”
朱棣解释说:“倒是皇宫内我那允炆侄儿的后妃、诸子等,皆已搬出,如今被我暂时安置在城内,未去凤阳,等父皇再次到来再说。”
楚祯点头:“成王败寇,他能保住性命已是好的。”
回到应天府的朱棣,终于恢复了几分明成祖的风采,笑着请楚祯去见他的家人,又派人去把道衍叫来。
“妾身徐氏,拜谢楚真君大恩!”
楚祯在春和宫正殿等候,徐氏带着儿女来到,领着他们朝楚祯拜谢。
“太子妃快请起。”
楚祯说道,她们之前是称呼楚史官的,但上次朱元璋封他为护国真君了,徐氏也知道了此事。
徐氏行了一礼后,方才站起,温和的笑说:“这一年多以来,妾身及丈夫所经历种种危机,难以用三言两语讲述,自当日北平起兵靖难,妾身一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幸得真君相助,平息战乱,使我一家有了今日,殿下也是得真君推举,才被太祖立为太子。”
楚祯笑道:“太子妃你一句‘才’,抹杀了燕王多少功绩?”
朱棣不以为意的笑着,徐氏说道:“此正是殿下之意,朝中众臣与天下百姓皆知。”
见朱棣还默认,楚祯这才想明白,是朱棣借他的名头做此事。
“爹,听说史官来了?!”
朱高煦风风火火的闯进来,见到楚祯在座上,连忙行礼。
紧跟着进来的是朱高炽,因快步走路而气喘吁吁的,来到后也赶紧行礼,楚祯见他肥胖身躯实在难以行拜礼,就让他免礼了吧。
“让他拜!”
朱棣抬手制止,看着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他将来能住在春和宫三十年,全赖真君所赐,不拜怎么行?”
“爹!!”本来已经坐下的朱高煦,腾的一下站起身,一双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
而他大哥朱高炽,却是满脸惊喜,连忙跪下来朝楚真君行大礼,结结实实的拜了三拜:“多谢真君!”
他爹这是给他定下了,他将来就是大明的太子!
朱高煦表情精彩,还是有些不甘心道:“爹,要不您再考虑考虑,该立谁为太子……”
徐氏,朱高燧都看向他。
朱高炽憨厚的笑着,没有多说。
朱棣淡淡道:“你大哥是仁宗,你是秦王。”
“仁宗…大哥是仁宗…我就只能是秦王……秦王?!”
朱高煦震惊看向父亲。
朱棣对他道:“你皇爷爷显灵时,我向你皇爷爷会请示,改封秦王为魏王,把你封为秦王。”
朱高煦人傻了,“我是秦王,秦王……我不是汉王吗?!史官说了,我是汉王,不是秦王!”
“史官说,史书不可尽信!”
朱棣不给他辩驳机会:“就这样定了,你为秦王!”
朱高煦还想再说话,但他母亲徐氏却说道:“煦儿,你该知道你父亲为何想封你为秦王。”
“……”
自比唐太宗的朱高煦,岂能不知?
封他为秦王,就是断了他争储之心。
“可是,爹。”朱高煦最后说一句话:“您又怎么知大哥不是李承乾?”
“老二你污蔑我!!”
朱高炽大叫起来,又连忙对父亲说:“爹您刚才说我要住在东宫三十年,儿臣别说等父皇三十年,就是等一辈子都愿意,儿臣恨不得父皇吃了仙丹,能长生不老!”
朱棣看了楚真君一眼,说道:“三十年是虚数,但今日楚真君在,我就与你定下来,三十年后一定让你登基,等你爹把鞑靼平了,派郑和航行去寻新大陆,占了倭国,这些事完成,你就登基,也许用不着二十年。”
兄弟三人都看了过来,父皇志向如此远大?
徐氏笑着劝道:“快别说儿臣父皇的,让太祖听到会责骂你们。”
父子四人都改了口。
楚祯笑了下,朱棣和李世民这两人的太子,稳定度堪比朱标,属于必然能登上皇位的太子。
恰好此时,一袭黑色僧袍的道衍来到,进来后朝楚祯行长揖礼,感叹道:“上次见楚史官之时,道衍实在想不到靖难之役会以此种方式结束!”
朱高炽连连点头。
白沟河太祖显灵一事传回北平府时,在佛堂中为父亲求福的母亲还不太敢信,直到夜晚时,父亲扎营休息,用电台联系上后,他母亲才长舒口气,朝着天上拜谢楚史官和太祖。
史官以一人之力,制止了白沟河的大战。
太祖显灵,又彻底逆转形式,李景隆大军倒戈。
朱高炽得知他爹要在一个月内行军赶往应天府时,忍不住欣喜若狂,为他爹高兴,也为自己和一家人高兴:
他爹要当皇帝了!
他母亲要当皇后!
而他,储君之位有望!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楚史官!
“行了。”
楚祯笑道:“其他事情我就不耽误你们了,燕王你还要准备明日你父皇显灵之事,我自己去应天府各处走一走。”
朱棣点头:“好,老大你去找一根荆条和一把戒尺,明日要用。”
“爹,你要荆条戒尺做什么?!”
朱高炽吓了一跳,连痛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也吃了一惊。
朱棣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因为他自己也在纠结中。
“这……”
朱高炽肉痛起来,缩了缩肩膀:“皇爷爷上回是顺便打了二弟,应该不会打我吧?”
“肯定打!凭什么皇爷爷只打我不打你?”朱高煦叫起来。
朱棣不想听这对兄弟的吵架,挥手让他们离开。
……
第二日,文武百官按官职品级列队,整齐肃穆的站在太庙前。
一众亲王进道了太庙正殿内,直面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及列祖列宗的灵位。
楚祯站在台阶上,面对着朱棣一家,以及众多朱家人,上次的庆城郡主也在。不过女性家眷是在外边,远远看着里面。
“真君。”一位太监弯着腰上来,低声提醒道:“吉时已到,该请太祖圣灵下界了。”
楚祯“嗯”了一声,召出史书,最后一次使用了特效,并把朱元璋召唤了过来。
也不知是不是朱元璋才从村里骑电动车回来,光效出现后,等了好一会,他才出现。
“儿臣拜见父皇!”
朱棣一家跪下,身后一群亲王,如宁王,谷王,伊王,晋王,代王等,目瞪口呆的看着父皇/皇爷爷身影,半晌后才慌忙跪下拜见。
“拜!”
仪礼司官员扬鞭唱礼,太庙外,文武百官等纷纷跪下。
朱元璋朝楚祯点了点头,先从太监拿取来三支香,点燃后想要插上,但他抬头一看,上面是他跟妹子的牌位,一时又下不去手。
楚祯笑起来,却注意到,朱元璋来的时候多带了一本书来,此刻放在了供桌上。
书名叫:
《明史》。
就是他家里那本!
“罢了。”
朱元璋不去管这些事,将三支香插上去,拜了三次,说道:“咱是给列祖列宗上香!”
祭拜完毕,朱元璋面朝诸多儿子们,淡淡问道:“人都来齐没?”
“父皇,诸王和文武百官都来了!”朱棣恭敬答道,又补充一句:“凤阳郡王也在。”
就是朱允炆。
他跪在角落,一言不发。
朱元璋吩咐道:“去搬张凳子来,从你开始,自个扒下裤子趴上去。”
朱棣眼皮子跳了下,难道就躲不过这一次?
诸王面面相觑。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也要脱裤子挨打?
但太监却是很快搬来了凳子。
荆条与戒尺也被端上来。
太庙内弥漫着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息。
代王朱桂第一个不干,甩袖起身,冷哼道:“你不是父皇,父皇没你这样年轻,也没你这样来教训儿子,你是妖人做的障眼法!”
诸王侧目相视。
“十三弟!”
朱棣叱喝他闭嘴。
听到他排行后,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咱的确不是你爹,你也不是朱家的儿孙,今日咱就在列祖列宗面前将你给打杀了事。”
说罢,厉喝道:“给我拿下他,让朕亲卫进来,用棍子狠狠打,打死用车拉出去埋了!”
声色俱厉,把站起身的代王骇破了胆,又重新跪下来:“爹,儿子,儿子我…我错了!您是我爹,您不管是活的还是死了,都是我爹!爹,我错了,饶了我吧!”
诸王同样跪下磕头。
刚才那一番话,只有他们父皇能骂出来。
打死了用车拉出去,这等话他们再熟悉不过!
“过来,脱裤子跪下!!”
朱元璋喝骂。
代王朱桂一刻不敢耽搁,连滚带爬的过来,脱了蟒袍和裤子,只剩一条贴身裤子,战战兢兢的趴在凳子上。
别说诸王,就是朱棣此刻也是大气不敢喘。
但鞭子没有马上落下。
“知道你爹,你们皇爷爷我在仙界找到什么书不?”
朱元璋拿起供桌上的书籍,诸王抬起头看去,大大的“明史”二字,让他们惊骇交加。
为前朝修史,乃是惯例。
明史出来,即意味着……大明已亡!
“呵。”
朱元璋冷笑,翻开明史,“让咱来看看,你们在后世的评价都是什么样。”
底下的宁王,咽了咽口水。
他悄悄看向诸位兄弟,同样战战兢兢。
“代王朱桂,性暴,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
朱元璋从史书里抬头,看向趴在凳子的朱桂,见他脸色惨白,便冷哼一声,放下明史,抄起鞭子对着朱桂臀部用力挥下。
啪!
“啊!!!”
血花跟着惨叫一起迸出,楚祯都不由得闭上眼睛,这一幕太残暴了。
连续三鞭,打得殿外众臣为之骇然,误以为太庙内谁在杀猪。
“下一个。”
朱元璋冷声道,手持荆条,翻动着《明史》。
朱棣咬咬牙,自己上了。
朱元璋换了戒尺,在他掌心拍了一次。
再换。
这次是二代秦王朱尚炳,朱元璋以谥号为隐,也给了他一鞭。
秦王,晋王,周王……
凡是在史书里有恶名的,皆挨了三鞭,如朱,朱楩等。
一时间,太庙内惨叫声不断。
打完亲王,朱元璋又叫朱高炽过来。
“皇、皇爷爷!”
朱高炽脸上抽筋,捂着屁股求饶。
朱元璋拿着鞭子骂:“登基不够一年就纵欲过度而死,不打你打谁?”
楚祯一阵咳嗽,“仁宗纵欲过度死是野史。”
“那就是因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死!”
朱元璋说出三个因肥胖带来的病,等朱高炽认命的趴下后,鞭子也毫不留情的落下三次。
“啪啪啪!”
打得朱高炽皮肉都红了,连忙保证:“皇爷爷,孙儿以后一定减肥,一定节制,再也不敢胡吃了!!”
代王朱桂挨了三鞭站都站不稳,但朱高炽这三鞭,只能说隔辈亲是真的。
打完后,太庙内没人再吭声了。
朱元璋扔下鞭子,拿着《明史》,看着这群长大了的儿孙们,许久才叹道:“你们可知,咱看了明史后,最痛心的是什么?”
“是你们,还有你们的子孙们!”
“别的事没干成几件,贪赃枉法倒是比谁都狠,如果你们不是我朱元璋的儿孙,你们十条命都不够杀!”
诸王再次跪下。
朱元璋看着他们,半晌,下令道:“自今日起,废除亲王公侯世袭罔替,代王朱桂、朱,朱楩除爵,由你们儿子承袭郡王爵位。”
太庙内一片哗然。
朱元璋拿起鞭子,刹那间又安静下来。
“下旨,凡大明女子,皆不得裹足!禁殉葬,改科举,开海禁……”
一系列政策,皆是之前楚祯提到过的,此刻原封不动的搬来这里。
其中,废除亲王世袭罔替最为重要,这事朱棣不能做,只能由朱元璋来完成。
扫清障碍后,朱元璋下了最后一道圣旨:
“传位太子朱棣,择日登基!”
朱棣跪下来,从父皇手中接过了大明江山:
等他抬起头时,父皇已离去,供桌上摆着一本明史。
厚重的史书沉甸甸的压在他心头,使他从今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政事,勤勤勉勉的当好明太宗。
“真君可要参加我的登基大典?”站起身后,朱棣笑问楚真君。
楚祯欣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