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第三百四十章 白川电器,上市!

看到白川电器和飞利浦打得火热而坐不住的人,远不止索尼一家。

大仓酒店内,ibm的技术总监罗伯特正和副总裁路易斯在通电话。

“总裁先生,我不得不再提醒一句,白川电器已经和飞利浦联合在一起,准备制定的相关标准了。

很快他们就会向国际组织提交申请,然后下一步就是光驱。

是的,光驱,就是那个能够替代我们软驱成为下一代存储规格的,该死的光驱。”

“放轻松罗伯特,这只是对方的障眼法,目的就是为了对我们极限施压。

现在就看谁先坚持不住,但请相信我,先低头的一定他们。

因为我们在计算机领域的影响力,无人能够替代。”

显然路易斯的看法和罗伯特不同,此刻他的语气也要轻松许多。

对于他的判断,罗伯特无奈的摇了摇头。

“可是飞利浦加上索尼,已经足够引起行业的重视了。

而且别忘了他们并非只有我们一个选择,比如惠普,或者王安电脑。”

电话另一边的路易斯呼吸一窒,如果说有谁值得ibm忌惮的,那么这两家都在名单内。

尤其是后者王安电脑,对方甚至公然拉拢微软与英特尔,准备与ibm正面对抗。

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但是依然给ibm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而王安电脑在市场上的步步为营,也同样挤压了ibm的一部分业务。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路易斯也不得不正视王安电脑的存在。

“好吧罗伯特,我会注意的。但是在对方没有进行下一步动作之前,请先再等一等。

我有种预感,对方在计算机业务上的合作,一定会选择我们。

所以掌握了主动权,再有足够的耐心,先低头的一定是他们。”

“但愿如此吧,总裁先生。我只是想提醒您,时间不多了。”

挂断电话,罗布特愤怒的咒骂了一句。

又是那一套该死的极限施压,谁知道霓虹人吃不吃这一套。

而且飞利浦和索尼虽然不做计算机,但是他们有相关的硬件产品。

比如索尼的软驱和飞利浦的键盘,再进一步生产光驱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毕竟光驱可以是和主机一体,也可以做成分体式单独售卖。

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ibm一定会后悔的。

大田区白川电器的办公楼,大贺典雄打量了一眼这里的布置,眼中的诧异一闪而逝。

这还是他第一次来白川电器,和想象中的不同,这里有些简单的过分。

各种考究的桌椅不说,连彰显身份的收藏品也一件没有。

这可和年轻又多金的社长桑身份,有些不相符啊。

“抱歉大贺桑、西蒙先生,因为很快就要搬迁,条件有些简陋,还请不要介意。”

白川枫似乎知道他们在惊讶什么,特地微笑着解释了一句。

再过一段时间,涩谷的总部大厦就将全部启用。

目前大田区这里只保留了办公室部分,其他区域已经在逐步搬迁。

所以一切从简,白川枫也懒得再折腾什么。

大贺典雄摇了摇头示意无妨,反正只是来谈生意的,又不是来参观的。

倒是从荷南远道而来的西蒙,津津有味的打量着墙上的那副字画。

在他眼里神秘的东方文字,似乎孕育着神奇的魔法,当然就是不知道传说是真是假了。

今天索尼和飞利浦联袂而来,是受到了白川枫的邀请。

至于所谓何事,当然是白川电器的黑科技了。

经过白川枫的一套的合纵连横,索尼总算放下高傲的姿态,愿意和白川电器好好谈谈光盘存储的规格制定了。

至于飞利浦,有ibm和索尼在前,它还没有蹦跶的资格。

等众人坐定,白川枫站在最上首微笑的看着大家。

“好了先生们,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了解,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的广阔前景。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谈谈,它的标准化及推广事宜。”

“为了规范cd行业发展,也为了指引其他厂商制作合格的光盘。

我认为制定统一规格,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飞利浦的西蒙整了整领结,很是矜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我们三家主导标准制定、下一代规格研发、工艺要求规范,相信更有利于数字光盘的发展与推进。”

大贺典雄觉得有必要为其他友商做个榜样,并规范他们的行业行为。

“当然”白川枫满意的点点头,“这就是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的目的。”

很好,终于能老老实实的坐在一起,不再抢着争老大了。

见到大家都摆好了盘子,并拿好了刀叉,白川枫也点头示意中岛平太郎直接上菜。

“诸位,这是的具体规格参数。

从扇区内容、扫描速度、数据读取逻辑,到光盘的物理层标准、制作工艺,都有详细说明。”

这是白川电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参数规格。

它们已经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解。

关于这一点,无论是飞利浦还是索尼都有技术人员跟随。

大家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大概扫一眼就知道数据的真假。

在得到己方技术人员的确认后,大贺典雄和西蒙都点头认可了白川电器的数据。

这也意味着他们认可了白川电器,在此次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毕竟是实打实的数据,对cd光盘存储的探索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刚刚提到了规格,我们定义光盘的一倍扫描速度为150kb/s,扫描倍数越高则光盘性能越强。

同时解析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处理器性能的百分比越低,则光盘性能越强。

读取波长与cd-da一致采用780nm近红外激光,这样可以在部分加工工艺上与cd-da通用。”

分发完了手里的资料,中岛平太郎也起身做解说员,开始讲解的部分参数确定。

对于这两点,索尼和飞利浦都表示没有意见。

这只是最基本的性能参数确定,至于最后真正做出的产品如何那就各凭本事了。

比如扫描速度,目前白川电器的极限是4倍扫描速度,努努力估计明年能做到8倍速。

但是索尼和飞利浦技术底蕴在这,估计很快就能追上来。

而凭借着先发优势,白川电器能保证自己始终不落后于人。

至于其他不在会议现场的友商,那就等着标准公布,再抓脑壳去头疼实现方法吧。

这就是白川枫为什么一定要主导,标准制定的原因。

底子不如别人,那就靠话语权弥补。

随着中岛平太郎一条一条的过参数,大多数索尼和飞利浦都没有意见。

不过在数据的纠错机制上,索尼和飞利浦一致反对白川电器的方法。

“白川桑,贵社的纠错机制太原始了,效率也不够高。

在这方面,索尼和飞利浦有着丰富的经验。

我建议改用三层纠错机制,分为三种模式次第检查。

作为数据存储光盘,数据的可信任度必须足够高,不能有错误数据。

否则这将毁掉的广泛应用前景。”

索尼一方的技术人员,强烈建议替换现有的纠错机制。

飞利浦那边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白川枫看向中岛平太郎,在得到他的确认后,才点头答应。

“既然如此,那么这部分工作就交给索尼和飞利浦了。”

大贺典雄和西蒙都满意的点点头,你看,的规范索尼和飞利浦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白川枫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用意在哪,无非就是瓜分专利分成时,大家可以更理直气壮一点。

不过自家在这方面的技术确实不如他们,现在又坐在一起讨论标准,那么索性让他们干点活好了。

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的各项参数已经确定的七七八八。

毕竟大多数工作,白川电器已经干完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的专利问题吧。”

听到这句话,无论是大贺典雄还是西蒙都精神一振,重新坐直了身体。

“关于光盘的制作成本,大致在8~12美分的区间范围内,想必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意见吧。”

白川电器内部早就已经核算过数据,千叶的工厂也正在施工,生产成本怎么会不提前估算。

同样索尼和飞利浦的cd工厂都开始投产了,虽然光盘格式不同,但是制作成本基本一样。

所以这两方对于每张光盘8~12美分的成本,也都没有意见。

“考虑到光盘的制作比较廉价,专利分成会以实际出厂价格作为参考对象。”

一张光盘的制作成本,折算下来大致在20~30日元左右。

但是通过母盘压制内容后,再分发给各个内容出版商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出厂价少说也能达到100~200日元每张,以此为计算基础,专利费为售价的25%以内可以接受。

或者产品增加利润额的四分之一,也常会作为参考对象。

而光盘因为成本极低,所以白川电器和索尼、飞利浦讨论后一致认为,每张光盘10美分是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

去掉成本及专利费,光盘制造商依旧有利可图。

而且这东西本来就是靠走量盈利,生产的越多成本越低。

所以最终三方协商定下了每张光盘,收取10美分专利费的标准。

“考虑到白川电器已经把开发的相对完整,8美分是我们应得的。”

白川枫当仁不让的率先举起了刀叉。

“白川桑,是在cd原始技术基础上开发的,索尼和飞利浦的前置努力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我认为索尼和飞利浦各40%,是合理的。”

大贺典雄也不和他客气,立即提出了争锋相对的意见。

飞利浦的西蒙点头表示认可。

“但是更复杂,其所容纳的数据格式远比初始的cd-da要丰富。

白川电器投入巨资,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格式开发,理应是功劳的最大出力者。

况且如果不是我们,索尼和飞利浦根本就没有开发这种格式的打算。

所以白川电器必须是最大受益者,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

面对白川枫强硬的说辞,大贺典雄微微沉默。

“白川电器35%如何?剩下的索尼和飞利浦平分。”

飞利浦的西蒙,对大贺典雄的提议,点头表示认可。

白川枫只是摇了摇头,连说辞都懒得再想。

什么事都不干,就想和我平分利益,尽想着这些美事。

“白川桑,有我们的技术这是事实。

阁下不可能脱离了cd原始技术,去开发,还请明白这一点。

所以无论如何,索尼和飞利浦都应拿到自己应得的部分,这是行业格则。”

看得出来大贺典雄也有着自己的谈判底线,否则他很难向总部交代。

白川枫犹豫了一会,最后抬起目光看向两人。

“一口价,白川电器6美分,否则就没有再谈的必要了。”

大贺典雄斟酌了几秒,又低头和随行的人员交流了几句,最后勉强点头答应。

飞利浦的西蒙,只是嘱咐自己的助理记录下什么,随后就点头表示认可。

“好,既然如此,那么就算正式确定下来了。”

利益瓜分完毕,大家脸上的表情都轻松了很多。

说到底这都是白捡钱的活,能多那一分,那都是净赚。

这算是地地道道的无本买卖,所以索尼和飞利浦没什么不乐意的。

“cd-da的格式标准书,已经作为红皮书正式发布。

那么关于的标准,白川桑有什么建议?”

大贺典雄脸上重新恢复了微笑,甚至还有心情询问白川枫标准的命名。

白川枫看了墙上蓝色的“kita”logo,笑了笑。

“就叫蓝皮书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