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16章 为毛呢?

尽管时间早了好几年,但王东森一见谭振华,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加入了国产tft液晶项目建设的队伍,并担纲主力。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意见,希望从事着液晶装备和工艺研制的“国家队”能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放弃第二代液晶面板线的研制,直接跳转到第三代线,而如果有部分技术不能满足要求,那不妨通过关系,想办法再从倭国获得一次产业技术转移,哪怕这个转移的代价稍微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王东森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对比传统crt显示器,液晶显示面板在功耗、重量、色彩表现力等各方面都已经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优势,民用市场方面,已经有大量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开始采用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用作显示器,而随着工艺的改进,液晶面板的尺寸和良品率都会进一步提升,那么下一个可以预见的市场就是家用电视机,当成本下跌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市场必将迎来一轮爆发式的增长,而根据目前的发展势态,这个爆发的时间点很可能就会在下一个十年之内出现——那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跟先进技术潮流,并能够在关键时刻迅速放大产能。

不得不说,未来的国际市场领军企业京东方的创立者有着非同一般的长远眼光,恐怕这也是他在另一个时空,敢于在国际液晶市场崩盘萎缩的2003年不惜大笔借贷,斥资3.8亿美元并购南高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业务,从而切入tft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原因吧。

谭振华对王东森的意见深以为然,这也促成了他今日的4055所之行。从倭国获得技术和产业转移,他当然有办法做到,也当然能够帮助华夏迅速掌握液晶面板的部分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但如果不能将其消化吸收,那无非也就是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落后技术承接者,永远也无法成长为这个市场中真正的领导者,对这一点,谭振华无比清醒。

所幸的是,对4055所所内液晶中试线的参观让他颇为欣喜,这条规模不大的产线,已经能够实现加工550*650毫米的玻璃基板,只是在部分其他性能参数上对比倭国最新的第三代液晶面板还稍有差距,可以算成是2.5 代的产物——让谭振华欣喜的不止是这条产线代表的技术水平,而是4055所在拿到了日立的转移技术之后,并没有止步不前,满足于旺盛且利润丰厚的军方需求,而是积极钻研,不断进取,提高着自身的能力,谭振华认为,这一点才是逐步追上,将来赶超倭国的根本源动力。

只需要简单的交流,谭振华就与4055所达成了一致意见——由工信部牵头,4055所将全力配合京东方建设一条代表国内最先进水平的tft-lcd产线,同时,“宁都平板显示装备有限公司”将立即派人赴京与京东方方面洽谈合作事宜,双方将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合作为前提,建立一个tft产业的联合体。

如此一来,谭振华的第一个目标就已经实现,不过,液晶显示器虽然重要,却不是他此次到4055所来最重要的目标,他的目标其实是……

4055所,在华夏军迷们的认知中,名气远不如后来被冠以“雷达大魔王”之名的4014所,当然我们得承认,就算在另一个时空,4014所能得此外号也是实至名归。该所在雷达,特别是在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的造诣,处于全球第一阵营,能够与米帝争锋,并吊打米帝之外的所有竞争者。不论是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国土战略远程预警雷达,还是华夏预警机上背负的天基相控阵雷达,或者海基盾舰上的双波段雷达,华夏大多数先进战机上装备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乃至主动式导弹上安装的那部小型毫米波雷达,4014所都有着领先全球的先进产品。

但任何雷达系统想要强大,都离不开最基础的,优秀的零部件支撑。

而名声不显的4055所,主业就是干这个的,芯片级的零部件,才是这家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一年,谭振华一口气推动了多项计划的全面落地,其中就有一机三型的“飞豹b”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飞豹b”将把机载火控雷达系统从1491升级至1493,对比之前的1491,1493这部雷达中一项重大升级就是,采用了引进自前苏俄,后来的继承者罗刹制造的高性能大功率栅控行波管取代了性能落后一些的国产货。

当初刚刚进口的时候,4055所就打算对这款性能相当不错,领先于华夏现有水平一截的真空管加以仿制,但这一计划在谭振华的建议下被取消了,4055所也从那个时候起,转向了另一个新型零部件的研究方向。

在传统的雷达体制中,包括发展到无源相控阵雷达,都采用了集中发射机 馈电阵面的方式,只不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新型雷达从机械扫描的旋转天线模式向固定阵面的电子扫描进化,这种进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机械扫描的数据刷新率受到了接收馈电的旋转天线的转速限制,而电子扫描则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改变天线表面阵列所发出波束的合成方式,来改变波束扫描方向,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达到涵盖较大侦测范围的目的,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雷达中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重量,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雷达本身的数据刷新率,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雷达的灵敏度打下了基础。

但即便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因其工作原理限制,也需要一部大功率的发射机,自然也就离不开发射机中的一个大功率真空器件,也就是栅控行波管。

这根真空管是如此重要,以至于4014所的张老总工当年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了行波管,才能造雷达。”

华夏当然能造行波管。

不过要论起造出来的东西的品质,那只能勉强算国际二流水平,比米帝、毛子、一票欧洲工业强国甚至以撒都不如,以至于为“飞豹b”研制新一代pd雷达时,为了更好的性能,需要从罗刹进口这个关键器件。

然而,一向注重自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谭振华,却一反常态地对进口来的这根对雷达性能影响最大的器件完全不上心,按照他的说法,买几根管子够用一段时间就行了,犯不着花钱花精力地折腾这玩意。

这是为毛呢?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