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23章 猎杀行动——虎狼药

如果仅仅看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东南亚诸国的经济看起来是非常健康的,但是啊,这些国家承接的,基本上都是从倭国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是电子工业,这些国家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也仅仅只是最后的组装工序而已,属于附加值最低的一环,因此,这些国家的繁荣,其实是建立在倭国的繁荣之上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倭国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雁行”和“头雁”的理论也蛮有道理。

可问题在于,要是连“头雁”也抓瞎了,又该怎么办?

整个8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信心爆棚地喊出了“倭国可以说不”的倭国人,或者东南亚诸国,恐怕根本没人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繁荣所激励,考虑的是投资再投资,扩大再扩大,挣到更多的钱!

然而灾难在某一天突然降临……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灭,倭国的经济几乎是瞬间就从峰值跌到了谷底。

经济从繁荣期骤然下行,必然导致大量的企业出现债务违约甚至破产,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很多无法回收的贷款,这些不良资产的累积反过来也使得部分过渡投机的金融机构难以为继……

要不然,当年谭振华去倭国的时候,怎么会那么轻易地就成功入股了“芙蓉会”的核心企业富士银行呢?实在是因为,当时手里握着大笔现金的二少爷,在“芙蓉会”的眼中,那就是日照大神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啊!

至此,倭国这个率领着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头雁”就已经表现出了颓势。

不过呢,在90年代初这几年,倭国颓是颓了点,但还能勉强飞得动——不管怎么说,倭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产能,主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兴盛与否,主要还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倭国国内的经济虽然糟糕,但全世界的总需求却是在增长的,因此,东南亚人并未立刻感受到倭国经济大崩溃的影响。

曾经有一项人类社会学研究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越靠近热带地区生活的人类,越乐观。这项研究推导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越靠近热带,大自然就能提供越多物资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也就越缺乏奋斗的动力——于是,出现一个有影响力大国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好吧,这个研究的成果,华夏其实早在2千年前就有先贤总结过了,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于是,当迟钝的东南亚诸国还沉静在“歌照唱舞照跳”的灯红酒绿之中的时候,华夏已经悄悄成长为全球制造业首选的投资地点,东南亚曾经拥有的低廉人工、土地等比较优势,华夏不但有,还更显著,而且华夏的工人比东南亚的工人更吃苦耐劳、文化水平也更高还更有纪律性,更好管理,因此,华夏工厂的生产效率更高。

而且还不仅限于此。

东南亚诸国,在承接倭国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从未有意识地升级过本国的基础工业,也从未想过打造本国的供应链配套能力,他们将所有的技术和供应链全部寄托在外来的企业身上,因此,只能做到倭国转移什么,本国就接受什么。

可华夏不一样。

华夏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将升级本国的基础工业和全产业链的供应链配套能力当成了产业引进的核心事项来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在华夏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现代化水准的全产业链中间件供应网络。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个网络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这代表着,在华夏投资工厂,能够在本地便解决绝大多数外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问题,而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商品生产的效率同时节约商品的生产成本。

更何况,华夏还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这意味着,华夏很可能是这颗蓝星上最后一个值得大规模开发和投入的未来市场!

此消彼长之下,流入东南亚诸国的外国投资资本开始向华夏转移,只不过这种转移是缓慢的,渐进的,因而在量变引发质变之前,几乎没什么人意识到这一点。

直到1995年。

在这一年,经济已经持续低迷多年的倭国终于受不了了,政府开始有意识地一边降息一边干预汇率,推动日元对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寄希望于能借此拯救经济。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当年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是如何突然破裂的吧——源自三重野康接管倭国央行,采取了强硬的手段,连续6次提高利息,倭国央行把贴现率从2.5%升至6%开始,这属于典型的重病再用虎狼药,一下子就把倭国的经济泡沫彻底击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而现在,没有吸取教训的倭国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央行一口气就将利率从6%降到了0.5%!

0.5%的利息,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利率,所以,只要能对冲掉日元升值的风险,做出日元贷款到高利率国家投资,就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如果在投资期间日元还能贬值的话,那套利的空间就更大!

于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行动了,他们纷纷从倭国拿到贷款,然后成群结队地涌入了东南亚诸国。

这个时候的东南亚诸国,在倭国的“先进经验”引导下,大都仿效着该国的发展模式,以银行为发展的主导引擎,以10%以上的高息吸引外资流入,集中资金发展本国经济,并在西方金融学和各路“经济专家”的“教育”下,采用了一套符合西方理论的金融模式。

他们从未想过,这,其实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西方所谓的“经济专家”们做的局。

要收割最鲜嫩的韭菜,首先需要把“韭菜”种好,那么适当地施肥也是必须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