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35章 光明的前途

“老师这是在考我了。”杨巍歪着脑袋仔细思考了一阵才答道:“其实,我认为,其他3s实现起来反而相对容易,至少,我们通过之前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也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比如这个超机动性,它其实是建立在战机良好的气动外形、可操作性以及强大的动力基础之上的,我们所从研制“歼十”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掌握了鸭翼的气动布局特点,这种布局虽然有可能稍微牺牲一点点对雷达波的rcs反射面积,但更有可能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良好的操纵性,结合细致合理的飞控系统,能获得比常规布局更优的飞行性能,这一点我们其实已经从“歼十”上获得了验证,而且,优秀的气动布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动机推力不足导致的缺憾,那么就算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巡航,至少也能保证战机在开小加力的情况下便能获得超音速飞行的能力,这在战术上已经能够获得极大的优势。”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至于最后的那个超强势态感知能力,则要求我们将战机上综合光、电、磁等所有的传感系统,并能够通过数据链做到战机内部甚至与整个战场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这一点我在和谭师兄的日常通信中,已经多次聊过,他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来要实现起来,应该是能够做到的,而且他一直在与国内的几个相关的研究机构在进行这方面的技术研讨和准备,并已经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阶段性成果,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相应的方案。”

杨巍不提谭振华还好,一提到他这位挂名师兄,宋文华不由得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那个臭小子,有什么好东西好想法,第一个就去西京找陈义坚,就连新一代战斗机的联合预研推进课题都是以西京那边为主,杨巍你给评评理,明明我才是他老师好吧?这小子为啥老是胳臂肘往外拐?”

这茬没法接,况且杨巍也知道,老师并不是真的对他那位挂名学生不满意,事实上,但凡有人在老师面前提到谭振华的时候,宋文华总是会一面满脸得色,一面装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来上这么一句:“我那个学生实在太不成器了,白瞎了那么聪明的脑瓜子,一点学术上的成就都没有,当初我怎么就一时瞎了眼,看上了这么个家伙……”

讲真,杨巍有时候都不由得暗自腹诽:“宋老师,你这么赤果果地当众炫耀,真的好么?”

再说了,谭振华将重心放在了西京,那也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杨巍和宋文华都非常清楚,西京那边,除了已经在进行试飞的“飞豹b”的一机三型之外,已经于1996年秘密启动了另一个重大项目——“飞豹ii”。

计划中的“飞豹ii”,将比现有的“飞豹”战机尺寸略小,不过它虽然体格上小了一点点,其战斗力却有了成倍的提高!

首先,“飞豹ii”并不是将“飞豹”战机按比例缩小,而是计划运用最新的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成果彻底重构“飞豹”的气动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结合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战机雷达低截获率预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标是将新战机的正面rcs值降低到0.1平方以内的水平。

其次,“飞豹ii”战机计划以全新研制的“涡扇12”发动机为目标动力,这其实也是“飞豹ii”战机不得不缩小的原因之一,因为“涡扇12”虽然尚未完全研制成功,但其基本参数却已基本定型,其第一阶段的实用型号,推重比能达到8.05,最大可以提供8.7吨的推力。对于华夏来说,这是国内首台推重比超过了8的发动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但毕竟这只是一台中推,就算双发,也只能提供最大17.4吨的加力推力,因此必须限制战机的整体空重。

其实蓉城这边也对“涡扇12”这型发动机的进度极为上心,该发动机自1993年完成首台样机的点火测试,至今已经完成了6个批次、数十台技术和工程验证机的迭代改进,最新的06批次阶段型号也已经上了飞行台进行测试,累计运行了数万小时,已经非常接近成熟可用的阶段了,因此,该发动机有很大可能能够赶在“飞豹ii”之前投入实际使用——但这型发动机的首个用户却肯定轮不到“飞豹ii”,因为出口型的“枭龙block 2”早就预定了这套动力系统,巴铁方面已经催了很久了。

除了这些改进之外,“飞豹ii”的另一项重大改进就是其上的机载火控雷达——随着4055所第一代砷化镓基t/r组件的研制成功,4014所立刻展开了多种新一代雷达的研制工作,包括并不仅限于,机载x波段、机载s波段、舰载c波段、舰载x波段、舰载l波段、弹上k波段、机动式s波段、大型固定式l波段等各型雷达的研制工作,而且这些雷达,全部都采用了主动式相控阵体制!

毫无疑问,“飞豹ii”战机,必将成为华夏首款采用aesa体制火控雷达的战机!

新的雷达在提供了更远的探测距离、更清晰、分辨率和灵敏度都更高的空勤信号之后,也必然对整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飞豹ii”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要采用建立在大带宽光纤主干通讯网络下的分布式联合航电系统,该系统将把战机的雷达系统、全新的光电联合探测系统、被动式雷达照射警告系统、敌我识别系统、战机飞行姿态控制及反馈系统等一系列分系统提供的数据和情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给飞行员做决策参考,甚至能够自主执行部分辅助动作,更有正在研制中的全新制式的高速数据链将战机与整个战场环境下的友军指挥控制系统交联。

总之,“飞豹ii”的设计思想,相比“飞豹”也可以说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很多地方都能看到yf22的影响,而且杨巍还知道,在西京所,“飞豹ii”这个划时代项目的负责人是谁——正是他的同学兼大学同寝室舍友,陈义坚总师的得意门生,唐长虹。

显然,唐长虹能够单纲这么重大的项目,与陈义坚的培养和力荐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也可以想象得到,“飞豹ii”这个项目一旦成功,昔日那位同学将收获怎样的荣耀——虽然这个项目目前依然还是打着“出口”的幌子,但有那位投资人在,谁说出口就不能转内销呢?他又不是没干过,嗯,更准确的说法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吧,他就没少干,手法娴熟得很。

只是,杨巍真的好羡慕唐同学的好运气啊,有陈义坚这位总师当老师,中途还有卢赫生这位全球战机设计界的大拿临场指导,现在又实打实地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型号的总师,未来的前途,可以说一片光明!

那么,自己呢?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