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春色 第六百三十章 情与义

正如太监王贵所言,最近鸿胪寺、翰林院、礼部以及宫中各机构,都在准备皇后册封大典。

不仅官吏们在忙碌,朱高煦与郭薇也要准备,他们要提前三天沐浴斋戒。朱高煦已连续三天独睡不近女色、不吃荤腥。

册封典礼,比登基仪式的繁复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干的这一件事其实很简单:便是确立郭薇的皇后名分。

然而朱高煦并没有以现代思维的傲慢心态、去看待此事,也不觉得它纯粹仅是一种铺张浪费。

他忽然变成了国家的统|治者之后,也在以自己的思维、去尽力理解此时的秩序。

大明朝从治国的哲学高度上,吸收了大量儒家与各朝的东西。重礼重道德,应该是为了郑重地确立、一些所谓名正言顺的权力和尊卑规则。

并且从大臣到庶民,千百年来都认可、相信这种思想;观念上的确定,稳定了整个天下的权力法理。有成熟思想为基石的整个社会制度,才不会总发生战乱犯罪、以及不满的抗争。

(所以未来的民|主选举等制度,朱高煦承认是更先进的权力构|架,但并不认为只靠制度规矩就行了的;那些东西必须有普世的思想和观念为基石,平等自|由民权等等。而在眼下谁干那种事,完全是给天下制造混乱与犯罪。)

朱高煦在众臣的安排下,先去天地二坛祭祀,然后再去太庙祭告祖宗。

似乎皇帝干每一件大事,都要去告诉两种虚无神秘的事物,充分地用行动诠释着“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且明朝人从来没有信仰的唯一神灵,但是世人是有信仰的、真正信的东西正是天地和祖先。

次日一早奉天殿行典礼,开始册封大典。宗亲勋贵文武百官来到奉天殿外,朱高煦带着众人向香案上四拜。钟鼓三声之后,大伙儿进入大殿。

此时郭薇还未过来,她正在坤宁宫等着。

朱高煦与大臣们照排练好的台词,一本正经地表演对答了一番。等到鸿胪寺官员喊道:“册封郭氏为皇后,命尔等持节展礼!”然后正副二使、宫女宦官,才拿着翰林院写好的册封文书、以及皇后宝玺,向后宫过去了。

奉天殿里奏响礼乐,等了很久。待前去后宫的使节回来,奏报:皇后已接受册封。

这时礼部尚书胡濙,便带着几个官员,在一旁的桌案上取诏书、翰林院的胡广早就写好了的。几个官员拜辞朱高煦,去承天门宣旨去,诏示天下,郭氏为大明皇后。

没一会儿,郭薇也在女官的带引下,来到了奉天殿。她身穿礼服,在众人瞩目之下,缓缓地走进大殿,向朱高煦叩拜谢恩。

众臣纷纷道贺。而那些没能到奉天殿参加典礼的官员、命妇,早就写好了贺表,集中送到文楼那边、上表祝贺皇后。(过几天,大臣勋贵的家眷,还要来皇宫大善殿朝见皇后,当面道贺。因为诰命夫人们也有俸禄,领着皇室的皇粮;皇后在名分上也是她们的上司。)

典礼大致结束。朱高煦起身时,文官行大礼。他便携郭薇出奉天殿,夫妇一起去家庙奉先殿再祭告祖先,册封典礼才算正式完成……

郭薇戴着九龙四凤冠,五颜六色闪闪发光、还有两个耳朵,看起来十分华贵;身上穿着深青色的翟衣,有各种花纹刺绣,红色、黄色、白色的珠玉装饰。如此繁复的着装在她身上,反倒把她略显单薄的身材、衬得更有点不协调。

她清纯玉白的脸,在珠光宝气的凤冠下,光泽似乎更好,如玉如瓷,美丽鲜艳。难怪女子们喜欢珠宝,那贵重的装饰、确实能增添娇贵之感。

郭薇的脸红红的,看起来就像个新娘一般紧张新奇、又有点害羞。不过她与朱高煦的儿子,都已经几岁大了。

一众人行至奉先殿的院子里,朱高煦站定,转身看着郭薇。

郭薇的睫毛一阵颤抖,脸颊如同桃花一样泛红,她低垂顺眼地轻声道:“多谢圣上恩宠不衰,今日妾身就像做梦一样。”

朱高煦道:“薇儿是我的结发妻。只要我有了,这些都是你该得的。事物都会旧,不过总归新过;我记得那些心动的美好回忆,那份情义一直都在的。”

郭薇听到这里,她忽然抬起头来,动容地看着朱高煦。她似乎记起了新婚之夜、朱高煦说过类似的这些话。

那是将近十年前的事了;以前朱高煦说他不会忘,远远比不上十年后再说一遍。郭薇的眼睛一阵水光晶莹闪光,她含着泪笑了一下,声音异样地小声道:“只要圣上不嫌弃就好。”

这也是她当年说过的话。

朱高煦伸手在战阵上百战磨|粗的手指,用指背揩掉她眼睛上的泪水,说道:“薇儿冷静一点,咱们这便进去给祖先言语一声。”

“嗯!”郭薇抿了抿朱唇道。

奉先殿内,太祖的画像前面,香案下的砖石已修缮完整。下面的地道也被填平了,废太子执政时期就已修好。不过朱高煦再次来到这里,依旧颇有感概。

朱高煦一时间又想起了马恩慧和妙锦,若无她们,自己焉有今日?他心道:所谓的道义情分,不应该将妇人排斥在外罢?

……数日之后,朱高煦便下诏:自本朝起,废除后宫殉葬制度。接着他开始陆续册封妃嫔。

大明朝后宫不循周礼,因此朱高煦先增设了一个“皇贵妃”的名位;并向沐府遣使,将安排礼仪、册封黔国公沐晟的长女沐氏为皇贵妃。

接着他马上又册封妙锦为贵妃,姚姬为贤妃,杜千蕊为淑妃;三人皆赐予黄金印、镀金册。

并册封段雪恨为德嫔;朝|鲜国女子朴氏为贤嫔。前阵子侍寝过的几十个宫女,全部封为各种美人、才人、选侍,取代原来的女官,掌管宫廷各机构的权力。

册封后宫,如同封赏功臣武将,当事者都非常满意。朱高煦在制度允许的最大限度内,给了后宫女子厚封,并不惜为沐府增设皇贵妃名位。

只有妙锦似乎有点抗拒,但并非不满意册封。等到朱高煦直接下诏,并给她准备了冠服、印册等物时,她也不好再强烈拒绝了。

朱高煦先是在官方邸报里,趁讲述先帝驾崩之事时,明确了妙锦的身份:忠烈景公之后,仁孝徐皇后义女。

接着他册封妙锦为贵妃,便能在公开的道义、名分上名正言顺,而不再遮遮掩掩难以见人。至于那些不被朝廷认可的流言、野史,并不能作为摆在台面上的话题,最后只是为后世增添一些谈资罢了。

传言里,太宗皇帝曾许诺给妙锦册封贵妃;而朱高煦为了进一步给予功臣沐家回报、要册封沐氏为皇贵妃,究竟是为了沐氏,还是为了把贵妃名分给妙锦……这些密事大抵也能让世人在茶余饭后,悄悄争论一番。

而这些事,当然都不能作为朝廷上的话题;谁会用子虚乌有的传言为论据、拿到明面上与人讲道理……

那些对册封后宫之事不满意的人,多是朝廷文官。大臣们在御门朝见时,议论的是另一番道理:有悖祖制。

太祖皇帝为预防后宫干政,定下规矩大明皇帝的皇后与妃子,都要从民间挑选,不能选大臣勋贵的女子;以防外戚实力过大,干涉朝政。

朱高煦的母妃,仁孝皇后是中山王徐家长女,出身显贵;但因太宗皇帝以藩王称帝,早已娶了徐氏,不必遵循此制。朱高煦也是以藩王登基,所以皇后是武定侯孙女,有先例可循,亦无人再提此事。

然而大臣们的建议是:圣上称帝之后、再册封妃嫔,不宜从勋贵之家挑选。加上此时对沐氏册封“皇贵妃”的礼节、还未进行,官员们便请旨重新考虑。

朱高煦辩解了一番。

他本来是云南藩王,原先只想为父皇镇守边陲,无心皇位;可是东宫一党谋害君父,他才不得已起兵,最终受臣民劝进、而入继大统。

朱高煦称,自己做藩王的时候,便曾当面求过父皇母后、想纳沐氏为夫人,并已告诉沐府;后来“伐罪之役”爆发,没有机会办这件事。但这个许诺,已让沐氏在闺中等待至今。

今番若因他继承皇位,而撕毁约定;有伤功臣颜面,有损沐氏名节,不是大义之举,不利于为天下表率。太祖祖制只能适应于以皇太子继位者,藩王因国家有难而受推为长,难以遵循旧。

文官里的齐泰、胡濙、高贤宁等人都附议朱高煦的说辞,别的文官只得作罢。

于是朱高煦未采纳大臣进言,仍派人去沐府办采纳等礼。

……幸好朱高煦事情办得快,等他册封沐氏的事情已办得差不多了,解缙才回到京师。若是迟几天,解缙怕是会揪住封皇贵妃的事说,没那么容易就向皇帝妥协。

朱高煦听说解缙从交趾省回京述职了,顿时感到微微一阵头疼。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