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月票~
以下正文
魏将李霖与他麾下士卒所望见的,当真是魏王赵润派来的援军么?
事实上还真是。更新最快
那即是鄣阳君熊整麾下将领丰澧口中那支袭击了博浪沙河港的‘过万骑兵’,亦是魏王赵润大军的先锋军。
这支骑兵,集合了川雒联盟二十几个部落的战士,由禄巴隆、孟良、乌兀等各族族长率领,堪称是倾巢而动,除此之外,还有吕牧、穆青等原宗卫率领的大概两千余隶属于雒阳禁卫军的骑兵营,总人数超过两万人。
当然,由于是临时拼凑的各部落的战士以及禁卫军的骑兵,因此,这支骑兵指挥体系非常混乱,别指望这支骑兵能完全什么要求相互配合的精细任务他们就跟羯角骑兵一样,只能去完成笼统的任务。
但不可否认,这些部落战士的实力相当可观。
这支骑兵的主将,由雒阳禁卫军副统领吕牧担任,至于先锋将领,则由骁将穆青以及青羊部落的族长乌兀担任。
大梁城西城门的李霖所看到的,正是穆青与乌兀所带领的带头骑兵,人数约为三千人左右。
穆青与乌兀二人的任务很简单,亦探查大梁城附近一带是否埋伏有诸国联军的兵马,毕竟魏王赵润的主力军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谁也不敢保证诸国联军会不会在得知前者的到来后,在大梁附近一带的山丘或者森林中埋伏兵马,杀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正因为如此,穆青与乌兀二人非常谨慎,毕竟此番他魏国君主赵润倾尽了三川郡的兵马前来援助大梁,这已经是魏国目前最后的一点兵力,倘若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遭到了诸国联军的伏击,导致吃了败仗,穆青死都无法原谅自己。
因此,他在隐隐能看到大梁城的轮廓时,便下令麾下三千骑兵分散,搜索附近一带,务必做到仔细搜查每一寸土地。
而他与乌兀,则伫马在一处高坡,谨慎地眺望大梁城的方向。
“援军为何分散了?”
在西城门的城楼上,一名魏卒不解地问道。
听闻此言,魏将李霖解释道:“从这支援军的人数判断,他们应该是陛下的先锋军。虽然不知究竟是哪位将军统领,但显然这位将军很仔细。他多半是怀疑这附近可能藏有联军的伏兵……”说罢,他也站在城墙上眺望城外各处。
然而结果,却出乎穆青、乌兀以及李霖的意料,只见三千名青羊部落、白羊部落的族战士们,花了足足大半个时辰搜查了大梁城西郊的矮丘、树林,却也没有发现有诸军联军的踪迹。
“没有?”
穆青有点意外,在思忖了片刻下令道:“扩大搜查范围。”
族部落的骑兵们依令行事,而穆青与乌兀,则在确认此地安全后,徐徐向大梁附近前进,一直来到与城池相距几百丈左右的位置。
此时,青羊部落年轻的族长乌兀已经注意到了大梁城下遍地的尸体,脸上满是震撼。
他无法想象,大梁城外竟然会有那样多的尸体天呐,这还仅仅只是大梁的西郊啊!
而从旁,穆青亦是神色肃穆地看着大梁,目不转睛地盯着大梁城那被无数鲜血染成暗红的城墙。
旋即,他的目光移到城墙上,移到那些仍在迎风招展的魏字旗帜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面对一百五十万诸国联军的进攻,大梁竟然能死守至今日?
穆青心中震惊。
为了谨慎起见,他又策马靠近了一些,朝着城上喊话:“我乃雒阳禁卫前军校尉穆青,不知城上守将乃是何人?”
听闻此言,西城楼上的魏将李霖连忙回应道:“穆青将军,末将乃是李霖。”
李霖?莫非是赵弘礼的内兄?
穆青仔细想了想。
在他的印象中,既叫做李霖、且又有资格成为大梁城西城门守将的人,恐怕也就只有赵弘礼的正室的兄长李霖了,这样的人物,是否会投降呢?
虽然穆青觉得李霖投降楚国的可能性极小,但鉴于这场仗至关紧要,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疏忽。
于是,他召来身后的几名禁卫军骑卒,嘱咐他们道:“你几人到城内瞧瞧动静。”
“是!”那几名禁卫军骑兵抱拳应道。
看到穆青伫马立于原地,却派出数名骑卒向城墙靠近,城上的李霖微微一愣,旋即顿时会意,挥手下令道:“城门打开一线,放城外的友军士卒入内!”
话音刚落,从旁便有魏卒小声说道:“将军,城门不是用泥石堵地严严实实了么?”
李霖这才想起还有这一茬。
最终,还是西城墙上放下了绳索,将那几名禁卫军骑卒吊了上去,在仔细查看了城内的情况后,向城外的穆青、乌兀二人传达了类似安全的讯息。
此后大概过了有半个时辰,城内的魏卒终于挖开了堵死城门的泥石,将城门打开一线,将穆青、乌兀等人放了进来。
在见到李霖时,穆青率先抱拳致歉:“李霖将军,并非我信不过你,实在是……”
李霖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他当然理解穆青为何会如此谨慎小心。
相比较此事,他更加在意魏王赵润的援军。
“陛下的大军目前已在何处?”
“据我所知,陛下所率领的军队,昨夜在博浪沙河港一带驻扎,距离我部大概几个时辰……”说话间,穆青打量着城内,只见西城墙一带伫立着许多魏卒,甲胄非常混杂,有的穿戴着禁卫军士卒的甲胄,有的则穿着楚军士卒的甲胄,不一而足。
但从这些人肃穆的表情不难看出,这些皆是志在保家卫国的魏国好男儿。
“城内……死了不少人吧?”
穆青低声问道。
听闻此言,李霖默然地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大家族出身的李霖,他并非是一名久于带兵打仗的将领,以往平日顶多就是维持一下治安,偶尔敲打敲打城内那些游侠,并未怎么见识过残酷的战场,但是这场耗时五日的大梁战役,却让他对死人一事逐渐麻木。
还记得一开始的时候,李霖在听到数千人的伤亡汇报时,龇牙瞪眼、面色恐怖,可到后来,成千上万己方士卒的战死,也仅仅只能让他微微皱皱眉头。
从气愤填膺到看淡生死,只需五日。
片刻后,大梁府府正褚书礼闻讯而来,一脸惊喜地与穆青相见,相互见礼。
此时穆青已经了解大梁城这几日守城的艰辛,既被城内军民的悍勇所震惊,亦震撼于城内军民的巨大伤亡数字。
褚书礼同样也询问了他魏国君主赵润率领的军队目前现在何处,在得知即将抵达大梁时,他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毕竟他也明白,大梁城守到今日,这已经是极限了,倘若诸国联军再攻一日,恐怕城墙就会易手对此,他方才还在纳闷,纳闷诸国联军怎么突然间放弃了对大梁的进攻,如今想想,显然诸国联军是得知他魏国君主即将率领大军抵达,积极备战去了。
想到这里,他提醒穆青道:“今日联军并未攻打我大梁,想必是得知陛下大军将至,正忙于备战……麻烦穆青将军派人禀告陛下,莫使陛下中楚人诡计。”
穆青闻言安抚道:“褚大人放心,陛下正是考虑到楚军或许会在我军抵达之后伏击我军,是故,并未下令急行军,是故,陛下麾下的军队,目前精力尚且充沛,不至于会被楚军打个措手不及,只是……”
他看了一眼城内,心下暗暗叹息。
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因此,魏王赵润下令全军缓缓而行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魏军才能在抵达战场时保留大部分的战力与精力,不至于被诸国联军趁机伏击这个时候若被诸国联军打败,那可是相当致命的。
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便是大梁城又为此牺牲了许许多多英勇的军民。
虽然没有办法,但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而与此同时,雒阳禁卫副统领吕牧,已收到了担任先锋的前军校尉穆青派人送去的消息,得知大梁城尚在他魏国手中,连忙派禄巴隆、孟良等族长率领一万川雒骑兵前往大梁。
这一万骑兵,外加穆青的三千骑兵,皆不曾进城,而是扩大了搜查范围,在大梁城外巡视,防止诸国联军袭击魏王赵润率领的主力。
待等到未时前后,魏王赵润所率领的主力,终于出现在大梁的视野范围内。
当时,褚书礼、李霖、周骥等城内的将领与官员,包括重伤在身的大梁禁卫军统领靳炬,皆出现在城墙的西北角,怀着激动的心情目视着他魏国的君主。
天子守国门并非是一句虚言,他魏国的君主赵润,确确实实地是带来了与诸国联军决战的大军。
看着那仿佛接天连地的援军,褚书礼激动地说道:“这……这最起码有二十万人马吧?”
“不止。”
周骥摇了摇头,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说道:“我初步估测,最起码三十万!”
就在城上的官员与将领们对此议论纷纷时,魏王赵润的王辇,已徐徐来到了大梁城外。
不得不说,当在两个时辰前,从吕牧派来的骑兵口中得知大梁尚在他魏国手中时,赵润心中颇为震惊。
要知道,为了不使队伍中那些并无征战经验的游侠、民兵掉队,赵润只能选择缓缓行军并非他无视大梁城的安危,只是军中大部分士卒跟不上禁卫军的速度,一旦下令急行军,可能最终待等禁卫军抵达大梁时,只有寥寥一两万协战士卒。
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震慑诸国联军。
因此,在决定大军缓缓向前时,赵润其实心底已经做好了大梁沦陷的心理准备,因此,当吕牧派人告诉他,大梁尚在他魏国手中时,赵润心中惊喜不已。
然而惊喜之余,他亦心生一种不祥的预感:大梁究竟是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才能在一百五十万诸国联军手中死死守住城池?
王辇缓缓向前。
而魏王赵润,则拄着利剑站在王辇上,仰头眺望着近在咫尺的大梁城。
他看着城墙上依旧飘扬的魏国旗帜,看着那几乎被殷红鲜血彻底染红的城墙,看着那城外横尸遍野的楚军士卒,起初的惊喜与激动,逐渐变得冰凉。
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诸国联军,都在大梁西城墙外丢下了数万士卒的尸体,可想而知这场仗的惨烈、又可想而知城内军民的伤亡。
“报!”
几名骑卒迅速从南侧而来,来到王辇前禀告道:“启禀陛下,在大梁城城南,诸国联军聚集了数十万兵力,疑似欲进攻我军。”
“……”
赵润闻言面色不变,显然对此早有预料。
他立刻下令道:“全军往南!”
一声令下,以五万雒阳禁卫军为中军,他麾下数十万魏军,直奔南面,仿佛是要在今日就跟与诸国联军决战。
看到这一幕,大梁城墙上的李霖、周骥、靳炬、褚书礼等人皆大为吃惊。
“陛下为何不率军入城?”
“是啊!……观陛下麾下大军的动向,疑似要与诸国联军决战,这……这……”
他们想不通。
然而,赵润却有他自己的思量。
他觉得,既然诸国联军今日并未攻打大梁,那么显然就是在积极备战等待他的到来。
这种时候一旦示弱,就必然会遭到诸国联军的进攻,相反地,倘若他魏军摆出主动应战的架势,或可能叫诸国联军犹豫不决,毕竟他此番带来的兵力,并不止二十万,而是有整整三十万。
更要紧的是,在这三十万人马中,骑兵数量有整整两万余。
别看以三十万对战诸国联军一百五十万军队,胜算仿佛微乎其微,但事实上,一旦两军展开决战,无论是魏方还是诸国联军,事实上都无法很好地指挥麾下的军队因为兵力实在太多了,兵力一多,势必会引起指挥混乱。
而在彼此都出现混乱的情况下,他魏方的两万余骑兵,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能扭转兵力上的劣势。
打仗,从来都不是仅凭人数估算胜负。
约半个时辰后,魏王赵润率领的大军,转过大梁城的西南角,抵达了大梁南郊,迎面就撞见了诸国联军的军队。
不得不说,此刻两方军队皆是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乍一看其实也区分不出究竟是哪一方人数更多。
“咕……”
在大梁城的南城墙上,褚书礼、李霖、周骥、靳炬等人,皆一脸紧张、担忧地看着城外,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生怕诸国联军突然发动攻势,毕竟他们看来,他魏国君主赵润率领的援军,刚刚抵达大梁,士卒的士气与体力应该有所消减,着实不应该与兵力占据优势的诸国联军争锋相对。
事实上,楚水君也是这么认为的。
“居然主动应战……”
看着对面几十万魏军集结,严正以待,楚水君满心惊讶。
其实在对付魏王赵润这件事上,楚水君与诸国将领商议了许久。
最早,有人建议围城打援,但是却被齐国的田耽给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纵使诸国联军有一百五十万之众,分成四支军队围住大梁,每一支也就只有三四十万左右,而据细作送来的消息,魏王赵润此番征募的兵力亦有三十万左右,因此,一旦魏王赵润骤然袭击一个方向的诸国联军,那个方向的诸国联军未必挡得住。
除非诸国联军能成功地伏击魏王赵润的军队,这才是真正的围城打援的精髓。
但问题是,魏王赵润十四岁出征,十几二十年来横扫中原未尝一败,他会不懂得围城打援的计策?会傻傻地被诸国联军埋伏?
因此,楚水君最终决定见机行事:倘若赵润的军队,其军中士卒体力不支、且急着入城,他便立刻倾尽兵力全军进攻,趁机将赵润击溃;倘若魏军仍有充足的体力,那么就先观望看看。
出于这个考虑,楚水君聚集大军来到了大梁城,试图对赵润施加压力。
可没想到的是,魏王赵润的反应比他估测的还要激烈,居然主动迎了上来,仿佛就要在今日与他诸国联军决战。
这让楚水君十分不解:那赵润到底有什么仗持?
整整一炷香时间,三十万魏军与数十万诸国联军,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你们说,赵润主动应战,莫非有什么深意?”
在诸国联军的本阵处,楚水君询问着在旁的田耽、项末、项娈、季武、桓虎等各国将领。
“这应该是威慑。”
齐将田耽满脸凝重地说道:“想必他是猜到我军会在他率军入城时趁机进攻,是故,不肯露出破绽而被我军得逞……”
“难道他就丝毫不担心落败?”楚水君皱眉问道:“莫非他有什么击败我军的仗持?”
“恐怕并非如此。”田耽摇摇头说道:“以田某对赵润的了解,他只有在势弱时,才会变得愈发的激进,相反,倘若是他手中有什么仗持,他反而会选择示弱……此刻,看他与我军争锋相对,就能猜到,他对这场仗也并无多大把握,只是他深知此刻不可示弱,是故主动应战,迫使我军知难而退,另寻时机……”
楚水君闻言恍然,点点头说道:“田将军的意思是,赵润只是故弄玄虚而已?”
“这个嘛……”
田耽犹豫了片刻,皱着眉头说道:“在未曾验证这支魏军的实力之前,田某也不敢妄言胜负,我只能说,今日我军的胜算较大,但……战场上瞬息万变,我也没有十足把握。”
楚水君闻言点了点头,目视着对面的魏军轻笑道:“那就姑且来试试这支魏军的深浅吧……”
说罢,他便下令麾下军队摆开迎战的阵型。
见诸国联军的阵型有所变化,魏王赵润亦当即下令全军摆出迎战的阵型。
看着这两支军队在大梁城南郊相继摆出迎战的阵型,仿佛要在今日展开决战,大梁城墙上的将领们惊地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事关中原各国日后国运的最终决战,莫非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