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行取真记 第十八章 “黑马”食用菌

“在后现代社会。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并列为现代三大前沿科技。在夸克的努力下,生物技术已与生命科学完美融合,碳基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螯合肥、一念成肥成为农业最受社会关注的‘显学’。”鸿钧老祖兴致勃勃地说起了后现代食材:

菌菇因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五不争特性,与‘光合叶绿丸’成为新型的粮食:

农业科学家估算出1000万吨作物秸秆加上1000万吨牛粪,理论上可生产700万吨双孢菇。往主管上级汇报的时候,文案打一下折,提交了可生产400万吨双孢菇,即40万吨干菇的报表儿:表中列出干菇中30%含量的蛋白质,相当于可生产出400万吨牛奶,或92万吨鸡蛋,或60万吨肉类,属于不可或缺的食材。

后现代的中国年产农作物秸秆约9亿吨,畜禽粪便38亿吨,即使利用10%的农作物秸秆加畜禽粪便生产食用菌,也是一个惊人的增值空间。这便是无中生有的增值,是点草成金、点粪成金、点废成金的增值,增值后的废料再还田作为肥料参与三物循环,肥效不减,且能减少病虫危害。

据我所知,食用菌是现代有养生意识人群食物谱系中的‘老成员’,到了后现代农业中更是成了人类食谱中的‘新显贵’,高档盛宴,将有‘无菇不成席’的说法。在大食物观指导下,‘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结构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食用菌成为餐桌上的必上菜。如果参加宴会,不吃上十几样菌类菜,会被人笑话,说你不受主人欢迎,同样,请客的人也会被客人视为心不诚,寒酸,甚至被请的人会和他断了往来。

那时的老百姓对食材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人们不但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平面空间要食物,还不断拓展食物链,向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要更优质的‘菜粮’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九增中所谓增空间,也和食用菌有很大的关系。食用菌多喜潮湿阴暗环境,不需要多少阳光,林下、草丛、荒滩荒地、防空洞都可生产,属真正不与粮争地,不与其他农作物争空间的新型食材。

微生物农业可凭空造‘地’,利用沙漠、荒山种植菌草发展食用菌,甚至是‘冬虫夏草’,构建出种草、养菌等多维产业链。

随着后现代科技进步,食用菌种植也进入立体化、工厂化、周年化阶段。相对于粮食、油料、养殖和经济作物来说,食用菌立体化工厂化技术更为成熟,效益也最为可观,是守护耕地红线、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

在饮食领域,微生物食品是健康食品。食用菌生产不需要施用化肥农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它横跨绿色食品.和生命健康两大领域,适应了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变‘病从口入’为‘病由口灭’的高品质生活需要。”老祖兴致勃勃地说着……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