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明余晖 第六〇一章 豹豹!挥师阿留申…异况突发

周长风发现自己似乎每次来顺天都会遇到突发状况。

“奇了怪了,这时候反攻…不可能啊。”

情报部门提醒美军可能在打马绍尔群岛或吉尔伯特群岛的主意,这让他感到无比困惑。

眼下正值大明海军实力最雄厚的时候,九艘航母有七艘随时可以出击,另两艘也只是在进行维修。

美国人这是喝了几杯酒啊,醉成这样?

大明海军不主动去西海岸踹门就该烧高香了。

尽管多艘埃塞克斯级已经交付,但还未形成战斗力,美军现在能参战的仍只有萨拉托加号、企业号和租借使用的光辉号,最多再加一艘独立号轻型航母。

要是这就敢主动出击,大明海军势必全力以赴将之歼灭,毕其功于一役。

九…七艘对四艘,优势在我!

因而周长风认为美军发动反攻的可能性不大,应该只是佯动而已,意图分散明军的注意力。毕竟夏威夷方向的成果太惊人,美军自认为能防守最少一个月的拉奈岛仅坚持了五天。

一番思索过后,他觉得美军现在正式发动反攻的可能性很小。

如此,暂时保持戒备、提高警惕即可,按兵不动。

次日,他又来到了熟悉的老地方——国立第一重型机械公司。

天寒地冻,遍地皆是银装素裹,不过北方地区大多有集中供暖,在这邻近小寒的日子,宽大的厂房里却温暖得春意融融。

“新长炮怎么样了?能顺利放进去吗?”

“难办,原先的炮塔吃紧,塞不下这新长炮啊。”

周长风面前的是一辆四〇式中型坦克——它正在接替前辈三八式,成为明军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

早期型的它使用一门80㎜、36倍径坦克炮,常用穿甲弹是80x350㎜风帽钝头穿甲爆破弹。

其侵彻能力为500m距离上垂直放置的76㎜轧制镍锰装甲钢板,而且因为是钝头穿甲弹,具有较好的转正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倾斜装甲的效果。

这门中庸之炮并不算差,在南亚次大陆战场上过去的一年中,数以百计的瓦伦丁、十字军、格兰特、斯图亚特被它打成燃烧的废铁。

即使现在遇上了常用穿甲弹打不穿的谢尔曼,亦可以发射碳化钨硬芯穿甲弹。

更别说它的杀爆弹装药量甚多(0.81㎏),对软目标的效果好的让人赞不绝口。

不过周长风在权衡利弊以后还是坚持要对火力进行升级,因为这已经和原位面历史大相径庭了,天知道接下来美军会把什么样的坦克部署到太平洋战场。

幸好,一机公司去年就听从了他的提议,委托沈阳陆军火炮工厂研发了更侧重穿甲能力的实验型坦克炮。

这门炮现在就在众人面前用吊机悬吊着,炮管修长,看上去就充满了钢铁的力量。

“试制元年式,管长五十倍于口径,一千公尺远可贯穿一百二十多公厘的钢靶。”一名沈阳兵工厂的工程师介绍道,语气颇为自信。

“斜靶吗?”

“垂直靶,对付斜靶会稍弱些。”

“不错,是门好炮。”周长风从左到右端详着它,问道:“原来的炮塔装不下,那…新炮塔进度怎么样了?”

“嗐!”项目负责人一拍手,笑道:“周佥事您来的正是时候,木头模型和钢板样品这两天刚做好。”

“还挺凑巧的嘛。”

试制元年式坦克炮口径为80㎜、50倍径,弹药尺寸为80x480㎜,威力系数5.11,穿甲弹的弹头质量7.9㎏,发射药重量2.72㎏,初速815m/s;其侵彻能力为500m距离上贯穿垂直放置的138㎜轧制镍锰装甲钢板。

如若发射碳化钨硬芯穿甲弹,更是能在相同距离达到172㎜的穿深。

威力强劲!

这个火力其实已经过剩了,足够在两公里外击穿谢尔曼。

【身管长度计算标准与英法一致,不计入药室长度,但德国人会计入。】

总的来说这是一门设计优良的坦克炮,性能均衡,精度甚高,不似英国人的17pdr和德国人的kwk42那样剑走偏锋。

不过这门炮的后座行程较长,即使安装了炮口制退器,四〇式中型坦克原有的炮塔也仅能勉强容纳,因而军器局下令研发更大的新炮塔。

然而,这门炮还面临弹药发射药的问题。

当初在设计时原本设想使用含硝基胍的三基发射药——烧蚀轻、能抑制炮口焰。

可是硝基胍发射药至今难产,不得不改换最常用的双基药,这导致开火时的炮口焰远超预期,相隔几公里远都格外显眼。

时间不等人,设计团队匆忙为之加上了一个含膨胀腔的大型喇叭形消焰器,这才把问题解决。

炮是炮,弹是弹,火炮配上弹药才能构成一整个系统,这個锅显然不归设计师来背。

【配图】

周长风随后见到了安装有新炮塔的四〇式丙型中型坦克。

棱角分明,大倾角正面,他感觉这才有了一丝现代坦克造型的味道。

幸亏当初特意预留了直径更大的炮塔座圈,具有升级潜力,否则眼下大家就要头疼了。

在更换新炮塔的同时,车体悬挂设计也截然不同。

之前的平衡式悬挂被清一色的独立式悬挂取代,行驶平稳性更好些。

另外,正面装甲也进行了加强。

车体正面原本为50㎜、45°倾角的轧制均质装甲钢,现在新增了一块10㎜的附加钢板,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加装,能够更好的抵挡谢尔曼的攻击。

面对谢尔曼发射的m61型75㎜穿甲弹时,这厚度50 10㎜、45°倾角的装甲钢近似等效约95㎜,值得信赖。

除此之外,四〇式丙型还有十几处小细节修改。

其一,发动机散热器的风扇尺寸变大,以增强散热能力。

其二,第一对负重轮的外圈橡胶层加厚,缓解全车变重引发的磨损加剧。

其三,大灯增添了防空遮光罩,减小在夜间被敌机发现的可能性。

经过这么大的变动,四〇式丙型的空车重量从20.7吨上升到22.6吨,机动性略有下降。

周长风赞赏道:“有车重和车宽的限制还能搞出这样的车,好的很,有功!”

这么轻的重量还同时具备打穿谢尔曼和防住谢尔曼的能力,值得好评。

打穿!防住!串烤馒头!

遵从皇帝的旨意,改头换面的四〇式获得了兵部给予的“云豹”之官方别称。

朱泠婧认为纯粹以年份来命名武器装备太呆板,应当附加一些绰号和别称,从而提振士气。

太平洋之虎?太平洋之豹!

大明陆军在拉奈岛之战中结束后意识到美军新型坦克存在不可小觑的威胁,之后印杜战线也可能会遇到,所以他们立即订购了2300辆。

前线官兵舍不得短八〇炮(36倍径)那威力强劲的大装药杀爆弹,因此陆军方面千叮咛万嘱咐,要求长八〇炮(50倍径)的杀爆弹要和旧型号使用相同的弹头。

沈阳兵工厂把新型号杀爆弹的发射药重量减了又减,降低膛压以免炸膛,可算满足了要求。

一机公司的众人接下来还引领周长风参观了正在研发中的重型坦克。

相比起当初规划的、集众多尖端科技于一身的技术验证车,目前这一型重坦阉割了一些不成熟的设备,更侧重实用性。

毕竟那个技术验证车甚至连液力变矩器和机械增压器都加上了,光是听着就觉得不靠谱。

大明陆军其实对重型坦克的兴趣不大,嫌弃其成本高昂、部署困难,因而不打算大量下单,凑够一两百辆就行了。

他们甚至在考虑从德社外购重型坦克,因为德社同意以70%的稀有资源折价抵充,其余30%使用贵金属支付。

钨、镍、钼、云母晶体、天然橡胶等等资源对于大明而言便宜得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德社外购一部分武器装备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造不如买!

vk4501的原型车已经通过测试,德社人民军首批订购了1060辆,预计在一年内制造完毕。

这么多重型坦克…德国人自己根本用不完,未免也太浪费了。

对四〇式中型坦克和实验型重型坦克的视察结果让周长风很安心。

陆战兵器都挺不错,终究是传统陆权大国,这些武器装备都很拿得出手,硬指标绝对过关。

只是一想到飞机方面的差距,周长风的心情就不免沉重几分。

希望多砸钱、多投资源能及时见成效吧,至少保证四六开的局面。

元旦前夕,他返回了应天。

尽管东梢间上下都十分努力,但对美军通信密码的破译工作一直成效不大,通常只能破译少数字词,每次好不容易有些眉目的时候美国人又定期更换了新密码。

对于近期频次陡增的情况,他们对截获的大量电讯进行了严密的分析,通过已破译的少数字词尝试解读,估计美国人正在针对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做谋划。

大都督府情报处无比重视这个情况,提醒海军方面及早做好准备。

但是靖和元年的倒数第二天,在澳洲,一架从布里斯班起飞的美军联络机坠毁在了日本仆从军的控制区,搜索小组在上边找到了一名美军中校参谋的尸体,以及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

如获至宝的明军立刻开始分析缴获的文件,其中一张电报纸显示对澳军事援助接下来两个月将有所减少,因为更多资源要被投入到夏威夷和阿留申。

前线的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美澳联军的空袭骚扰减少了,一连好几天都见不着。

因而大都督府情报处认为己方将要挥师阿留申荷兰港的意图已经被美军猜到了,所以美军正在调集力量保卫荷兰港。

大明海军也相信这个推论,他们估计美军可能会派出手头上全部可用的航空母舰,配合阿留申岸基航空兵一起阻挠来袭的明军。

次年1月9日,大都督府做出决断,除太微左垣号航母以外,其余六艘航母全部参加即将到来的夺取阿留申行动。

至于另两艘,北落师门号在两个月前被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炸伤,还在达鼓接受维修;紫微左垣号前不久因为碰撞事故而损坏了舰艏,也在进行维修。

可大都督府仅过来一天又突然改变命令,让太微左垣号也随同参战——他们觉得还是全力以赴比较保险。

1月15日,出征命令下达。

1月16日,舰队在多个锚地分批启程,预计到中途岛附近海域集结。

这是夏威夷战役结束后大明海军首次派出这样大规模的主力舰队,可谓艨艟八百,官兵们心潮澎湃、激动无比。

同行的文官——兵科给事中在笔记中作词一首,还和随军记者用经典的夸张措辞描绘场景,曰:「万钧重器漂洋过海,千百军舰手尾相衔,遮天而蔽日,势不可挡。」

担负夺岛任务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旅、海军第六十二特务营、陆军第四十四步兵师、陆军第一三七步兵师、陆军第一〇六独立坦克营,共计四万余人。

可以看出大明海军的远洋投送能力在这一年也大有长进,以前至多一次性部署三万人马,现在四万人马还有富余。

虽然皇帝没有点周某人的将,但作为大明头号两栖作战专家,他全程主持了行动计划的制订。

1月23日,陆续来到中途岛的舰队集结完毕,并做好了临战准备,随后径直扑向东北方向的阿留申群岛。

1月27日,特务舰队抵达阿留申荷兰港以南680㎞,并被美军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

广义上来说,战斗从此刻就算开始了。

因为拥有为数众多的装甲航母,大明海军一直在探寻更合适、更高效的战术,这次就尝试使用了“穿梭轰炸”战术——

脆弱的普通木制甲板航母在后方数百公里外,负责放飞轰炸机;坚固的装甲航母在前方,充当海上移动机场,负责放飞战斗机为舰载轰炸机护航。

1月28日傍晚,在大都督府参谋处焦急等待前线战报的周长风茶不思饭不想,终于在日落时分收到了电讯。

「截止此刻,本队已顺利遂行对三处目标机场之空袭,击落、击毁敌机百余架,其余目标无算。长庚号遭敌岸基轰炸机重磅炸弹命中,无碍。尚未发现敌航母活动迹象。」

一目十行的阅毕,他松了口气。

也对,装甲航母的容错率高,犯不着太担心。他在心里这么想到。

周长风这才来了胃口,享受了一顿不算丰盛的晚饭。

后半夜。

急促的铃声陡然响起,宅第的侍从赶忙接听,并喊醒了二楼居室中的周长风。

后者披着衣服匆忙下楼,双腿感受到的寒意让他打了个寒颤。

这是出什么事了?舰队完蛋了?不可能啊!

他的头脑风暴持续了十几秒,直到拿起话筒才中止。

“是什么突发状况?”他镇定地问。

电话那头语气凝重的答复道:“塔拉瓦守御营急电,巡逻机发现敌军舰队迫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