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期不上朝的皇帝

第二百六十四章长期不上朝的皇帝

“爹,仙人他们说得有道理。”朱标开口道,“虽然爹的本意是想让官员们能为民请命。

但是如果他们都吃不饱,做不到人情世故,所以他们才会贪污。

如今仙人指出来了,那么不如让仙人帮我们改正。”

江晨说道:“老朱,这就是为什么我让朱标快点成为皇帝的原因。

你的想法依旧停留在农民身上,虽然你打仗厉害,虽然你很有政治才能。

可是你的偏见,偏心,以及你的固执导致你对官员们非常残暴。

然而对大明来说,这就埋下了隐患。”

朱标说道:“还请仙人明示。”

此时朱元璋心中满是不服,却又无可奈何,所以他只能闭口不说。

朱标知道朱元璋的性格,所以就只能由他开口。

马皇后在一旁用眼神安慰朱元璋。

江晨点了一下头,道:“老朱还有两个国策是针对官员的,所以为大明官场埋下隐患。

首先是废除宰相制,将集权推向了历史的极致。

后人说洪武四大案,不是因为官员们犯了错,而是老朱借此机会将所有潜在威胁全部杀光,并将所有权力收归到自己的手里。”

“放屁,咱就是要杀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官员而已。”朱元璋立马反驳道。

看着情绪激动的朱元璋,李二心中好受多了,原来不仅只有大唐的国策有问题,后世朝代的国策也有问题。

“重八,让仙人说完。”马皇后立马说道。

“妹子,咱真的是见不得官员欺压百姓,尤其是贪赃枉法的官员。

只要牵扯其中,咱都不会心慈手软。

不管是什么时候,咱都不会留这种**害百姓。”朱元璋委屈地说道。

马皇后说道:“我相信你,我相信后人也相信你,否则不会说你是千古一帝了。

坐下,听仙人说完。”

元璋坐了下来,“还请仙人继续。”

“老朱,你也别激动。”江晨说道,“你做得好,做得不好,后人都有评论,不要为了一两件事情而不服。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皇帝没有污点的。”

安慰了几句后,江晨看了朱元璋一眼,继续说道:“废除宰相也好,诛杀功臣也罢,大家认为精心策划的预谋。

为了权力集中在你一人手里,所以你滥杀无辜,甚至跟你一起取得天下的功臣。

比如徐达,他得了背疽,不能吃发物,可是老朱送了一只烧鹅给他。”

“不可能。”朱元璋再次说道,“徐达可是咱的生死兄弟,咱怎么会那么做?”

“因为那时候朱标已经死了,你忌惮徐达会威胁朱允炆的皇位。”江晨说道,“不仅仅是徐达,就连蓝玉等一群淮西武将们全部被你杀了,成了洪武四大案中的最后一案,蓝玉案。

这件事我上次跟你说过,你也不用太生气,晚年的你只是一心为孙子着想而已。”

朱元璋顿时不说了,为了自己的孙子,他还真的可能什么都做得出来。

江晨继续说道:“坏就坏在,老朱你做了一个好榜样,朱棣杀了很多支持朱允炆的大臣,一万多人。”

“我为什么要杀他们?”朱棣立马不服道。

“因为他们是朱允炆的旧臣。而你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体,因此害怕朱允炆会卷土重来。

怎么说你也是地位不正,所以杀了那些臣子后,你心中就踏实多了。”江晨解释道。

朱棣闻言,只能颓然地坐下来,这个解释让他没有办法反驳。

江晨继续说道:“我上次也说过,杀官员杀的多了,官员们的忠心也就没了。

没有忠心的官员,他们眼中就只有利益,最后成为一个个党派,导致朝堂上出现了党争。

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皇帝会和臣子们出现矛盾。

这个矛盾基本上没有办法调和。

如果碰到杀伐果断的皇帝,如老朱,老四那样,那么那些臣子们不会太过分。

但是碰到软弱无力,那么皇帝就会长期不上朝。

在你们大明,就有好几位皇帝长期不上朝。”

朱元璋瞳孔一缩,沉声道:“竟然有不肖子孙不上朝,他们是连续一个月不上朝还是十天半个月?”

江晨翻了翻白眼,道:“老朱,你认为十天半月,或者一个月就叫长期吗?”

“这还不够长吗?”朱元璋问道,“莫非是半年?”

嬴政等人此时也好奇起来了,这皇帝不上朝,国家还能维持下去吗?

江晨叹口气道:“老朱,你还是太小看这个长期了,也太小看你的子孙了。

史上著名的不上朝的皇帝有四个,第一个明宪宗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约有十五年不上朝。”

还没有等朱元璋发作,江晨继续说道:“第二个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十六年,上朝次数屈指可数,几乎可以用没有上过朝来形容。

第三个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约二十四年没有上朝。

第四个更厉害,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二十八年没有上朝。

一开始上朝的原因也是被逼的,因为他的老师乃是大明第一首辅之称的张居正。

帮助大明强行续命六十年。

可惜,张居正一死,朱翊钧厌倦了朝政,他害怕面对大臣,因为大臣们跟他作对。

大臣们总是说这不对,那不对,然后用祖宗之法压着他。

索性他就不上朝,每天沉迷酒色。

这四位,才叫做长期不上朝,一年半载在他们面前连提鞋都不配。”

“这……为什么会这样?”朱元璋震惊地问道,他此时已经忘记了愤怒,只想知道原因。

江晨说道:“还不是我跟你说的矛盾,皇帝和臣子的矛盾,加上锦衣卫,东厂,西场跟大臣们的矛盾。

还有就是祖宗之法,百官们最喜欢用祖宗之法,用圣贤之言来跟皇帝讲道理。

皇帝怎么可能说得过臣子。

反驳祖宗之法,那是不孝,反驳圣贤之言,那是不义。

皇帝们可不想当这种不孝不义之人,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只能屈服于大臣。

如果祖宗之法没有错,圣贤之言不会有错,那么皇帝忍了就忍了,可是错的是臣子。

却因为这祖宗之法,圣贤之言,变成的皇帝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