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将血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中书(四)

当张大将军被接过来的时候,赵石已经坐在了枢密使汪道存的下首,一众大臣到是没闲着,已经开始商量一些善后事宜了,也就说,尘埃基本落定,当然,景帝驾崩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一旦过来,又将是一场风波。

不过如果宫内顺利的话,太子李全寿将成为稳定朝野政局的最重要的那个人,这个时候,没人回想起几个月以来还在交口称赞的二皇子殿下。

二皇子一党的命运其实在大军入城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可能也就是死于不死的区别,其他的,都已经谈不上了。

张大将军满含怒火而来,他醒来的时候,还以为赵石是负罪逃了,想着赶紧知会相关人等,封锁四门,或者发下海捕公文,怎么也要将人抓住,这个脸丢的实在有些挂不住,但也顾不上那许多。

但到了大理寺门口,便被人拦住,大军此时已然入城,虽然还没到这里,不过隐隐传来的马蹄声,却已经说明了一些事情。

大将军张培贤到想赶紧出去,不论调动兵马,还是什么,总比坐以待毙强,但这里是大理寺牢狱,被人封住入口,真的是插翅难飞,于是,大将军悲剧的发现,自己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赵石那狗东西的替代品,被关在了大理寺牢狱之中。

张大将军很愤怒,而且是勃然大怒,但恼火也是无用,想要从这里走出去,真的需要赵石那样的身手和勇力,可惜,大将军张培贤缺的就是这个。

等到赵石军令到了这里,张大将军已经好久没动静了,进去一看,气恼至极的张大将军端坐在牢门正面。眼睛几乎能喷出火来。

被一众军兵簇拥着,其实是押解着,来到中书所在,但张大将军的怒火已经快消耗的差不多,一路所见。真的是惊心动魄。

他可不是中书里坐着的那些人。他是刚从战阵上回来的大将军,他都看到了什么?西北延州镇军的铁骑,还有各处的殿前司禁军,中间还夹杂着雄武军所部。反而是他想象中的羽林左右卫不见踪影。

但这些还罢了,那些虽然穿着秦军军服,但那与汉人迥异的黝黑面容,以及那一双双罗圈着的小腿儿,只能证明这些都是胡人。

胡人怎么会到了这里。还这么多,赵石那厮是怎么将这些人招来的,张大将军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因为他从没有见过吐蕃人,做梦也想不到,赵石竟然把吐蕃骑兵给招到了这里。

所见所闻,已经让他毛骨悚然,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兵乱,还好。让他庆幸的是,这些人没在长安城中乱来,没有烧杀抢掠,也没有大火冲天,不然的话。大秦。可能就此亡国也说不定的。

想到这些,他是一脑门子的冷汗,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发火儿?

等到了中书,看见赵石坐在那里。他虽也是恨不能将这个家伙揪下来,痛打一番或是砍上两刀出气。但还是忍住了。

不但因为外面那些如狼似虎的军兵,也因为这里的一团和气很让他不解,他甚至看到兵部尚书李承乾正在与赵石说笑,什么个情形这是,张大将军真是一脑门的问号见倒霉的张大将军进来,许多人都站了起来,皆是一脸的欣慰神色,连李圃的脸上都挂了几许笑容,张大将军脸色黑的可以,这是在嘲笑某吗,这群王八蛋。

他却不知道,这些朝堂重臣们是真的有些欣慰,赵石的话又多取信了他们几分,就因为张大将军确实还活着。

赵石也堆起了笑脸,起身抱拳道:“之前多有得罪,还望大将军不要怪罪。”

张培贤哼哼两声,不愿理他,汪道存起身上前,把着他的胳膊,将他拉入座中,张培贤这时是真的忍不住了,虎着一张脸问道:“赵柱国,外面是怎么回事,你不与我说个明白,今日之事,老夫与你没完。”

赵石笑着道:“大将军不必如此,外间那些军兵,皆为朝中奸佞而来,与我等并无干系。”

说到这里,探身凑近张大将军耳边,低声道:“西军精锐,尽在此处,但东军那边,还要大将军来安抚,折汇估摸着不日便要奉旨而回,大将军重返沙场之日不远,真是可喜可贺啊。”

张培贤猛的就愣住了,这话真的是太能打动他的心了,回到京师虽然荣耀无比,但他却感觉浑身上下都不对劲儿,若能重回阵前他心动的想,什么也不换的,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恼火儿,心里已是滚烫滚烫的了。

不过他可不是能够轻易欺瞒之人,扭头给赵石个后脑勺,意思是我才不信你的胡言乱语。

但赵石的话还没完,“若大将军不信,且待来日,折汇若不回来,我割了脑袋给你。”

张大将军就当没听见,但自此,旁人再说什么,他也是一言不发,问的多了,也只嗯嗯哦哦的敷衍了事,见他如此的心不在焉,这里的聪明人便就都明白,别看张大将军好像吃了点苦头,但方才被赵柱国说了两句,估摸着是许诺了什么,让这位大将军消了气不说,还有了不偏不倚的意思。

说到底,将军们连年征战在外,手握兵权,生杀予夺,远不如常年身在京师的朝中重臣们来的忠诚,像精忠报国的岳飞那般,千里回京,引颈就戮的大忠臣,自古以来,不也就出了这么一个吗?

张培贤这一阵子虽然比较倒霉,但对于他自身来说,并无大损,只是一世威名,稍稍受挫而已,将来之功业,相比景帝为帝的时候,不定要更进一步,要不怎么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呢。

实际上,这场储位之争才方兴未艾,在太子李全寿,大将军赵石推动之下,一下子便已经到了最浓烈的高氵朝,见了分晓,而在大将军张培贤安下心来的时候,也终于来到了尾声。

大秦到如今,活着的大将军其实也就数人,西北张祖,坚定的站在了赵石身边。

蜀中赵方,后蜀降将,稳守夔州,于朝廷之事不闻不问,可以不计。

河中韩炜,世镇河中,虽有大将军之名,其实并无多少兵权,更像是河中一地的封疆大吏。

大将军王佩,已成阶下之囚。

河中杜猛林,勉强算一个,却是大将军赵石旧部,与赵石情同手足。

只有镇守河洛的大将军折汇,与赵石素来有隙。

但这般算下来,大秦八位大将军,除了赵石以外,剩下的七位,两位不问世事,若再除去张培贤,有三位大将军站在赵石身旁,剩下一个折汇,已经是孤掌难鸣,难有什么作为了。

军中情势,已到了一目了然的地步,所以说,对于军人来说,这场狂风暴雨般的波澜,已经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了。

至于朝中如何如何,除了这几位大将军能说得上话之外,其他人没有多少说话的余地,事实上,也没有多少说话的兴趣,到底还要看太子李全寿以及朝中重臣们的。

在中书一直呆到天光放亮,赵石告辞出了中书所在,很多人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相送,若是以往,让这些三品四品的朝中大员以礼相待,到是简单,但如这般,姿态放的如此之低,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如今多数人都明白,不论宫里如何,之后又如何,这位掀起兵乱,并在乱局之中再次成为赢家的定军侯,冠军大将军之后的权势,朝野内外,将无人能及。

有的人便心中暗骂一句,曹操。

但有的人却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日后是不是要依附于这位大将军的门下了,官场之上,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却容易的很。

即便是大将军张培贤,也晓得,日后领兵,恐怕要在这位赵大将军之下了,想起这些年,两次皆是赵柱国在他麾下效力,如今风云突变,位置终是颠倒了过来,也不禁暗叹,朝野风波,果然凶险无比。

自己没有人家那样的心肠算计,屈居此人之下,也是早晚的事情。

像兵部尚书李承乾这样的人,则大多目光闪烁,暗道,日后的日子恐怕要越来越难过了。

此时此刻的大将军赵石其实已经隐约走到了最为辉煌的一刻,日后是权倾朝野,还是其他什么,其实只在他一念之间罢了。

走出中书所在,赵石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仰首望天,心想,大事已定,之后才是流血最多的时候,再等一等宫里的消息,然后,也该是举起屠刀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