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所有大明水师的影响范围内的国家,都将成为以大明为核心的贸易体系与未来的关税同盟的一部分。”
“而一旦.”
“等一等,姜先生。”
郑和打断了姜星火的话语,问了一个问题。
“关税我能理解,但关税契约和未来的关税同盟,是什么意思?”
关税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宋武公就根据当时宋国国都睢阳城商业发展情况,颁布法令让一些守卫城门及管理商业的人员“以门赏而班,使食其征”,后称之为“关市之征”,也就是关税.《周礼·天官》也记载:“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周王朝同样也从诸侯国收一部分关税,来满足王室的需求。
所以说这种古已有之的概念,明代人完全可以理解。
但关税契约和未来的关税同盟,对于他们来说,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姜星火顿了顿,先给他解释道:“所谓关税契约,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缔结关税贸易契约而制定的关税税则,有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协定关税契约,即通过契约,在自愿对等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另一种是片面协定关税契约,即一国在另一国胁迫下签订协议,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
“那姜先生说的是哪种?第二种?”郑和试探地问道。
姜星火的回答略微有些出乎郑和的意料。
“当然是第一种。”
“为什么?大明国力强大,难道不应该通过第二种,也就是片面协定关税契约,来获取更多的贸易通商好处吗?”朱高煦有些费解。
按照他的理解,没直接派兵抢就已经算是仁慈了,如何还要公平交易?要公平交易,我大明不是白强大了?
姜星火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公平的,才是最不公平的。”
听了这话,三人陷入了片刻思索,似乎都若有所得。
“事实上,公平地签订关税契约,也是未来搞关税同盟的前提条件,毕竟一个地缘贸易体系里,如果关税契约不公平,那么关税同盟也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
不然的话,那不成了大明和你心连心,你跟大明玩脑筋?
“至于什么叫做关税同盟,这是全球贸易走向下一个阶段,出现了贸易竞争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以不同地区为主体的关税竞争这个你们只需要了解一下概念就可以了。”
“所谓关税同盟,是指譬如大明与一些国家结盟,同盟之间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限制,使商品在同盟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对同盟外的国家进口商品采取统一的征税限制,这个暂时用不到。”
姜星火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了。
毕竟,如果大明真的率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以大明的体量,少则三百年的全球领先是跑不了的,这种领先是独一档的那种。
当然了,在如今这个时代的人口和军事技术条件下,大明直接统治西亚、西欧等地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真的在这个世界的未来,到了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那么大明的全球霸权,很可能在部分地区,会面对后发国家的挑战。
这种挑战未必会在军事、政治上造成巨大的威胁,但经济方面,却是注定的,所以到了哪个时候,关税同盟就很有必要了。
在姜星火的前世,带英为什么从日不落帝国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以后,还能支撑那么久?说白了不就是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地等一系列部分组成的贸易体系还没有崩溃嘛。
只要保留着贸易体系,那内外循环就不会停滞,依旧有着重新崛起的能力。
“以关税契约为核心,构建大明主导的贸易体系,还有一个好处。”
“还有一个好处?”郑和怔了怔,却是想不到了。
姜星火微微颔首:“对,这个伱没听过,但是他听过,那便是离岸白银宝钞,只要是大明贸易体系内的国家,别管是出口稻米还是进口布匹,都要用大明的离岸白银宝钞进行结算。”
“如此一来.”
听过之前《华夏货币史》的朱高煦脱口而出。
“如此一来,大明不仅能通过影响其他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价格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民生,还可以直接通过离岸白银宝钞对白银的比率来收割财富!”
“嗯。”
姜星火没有顺着继续说,而是适时止住了话题道:“这些都是基于解答卓老夫子关于‘农产阶层部分转变为手工阶层后如何满足吃饭’所做的推演,现在我们继续说回刚才的正题其实通过刚才这个问题,你们大概也明白了工业国的生产力是怎样的一种体现,而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新的‘剩余’在工业国的四个社会阶层里,是如何流动的。”
“理解了‘剩余’如何流动,你就理解为什么我说,工业国能从根子上解决人地矛盾。”
姜星火也不跟他们扯废话,直接在之前农业国的三个社会阶层和国民财富构成公式旁边,继续拿着粗树枝书写。
地主阶层:田地、地租(支付给田地投入的报酬)
农产阶层:劳动、剩余农产品(支付给农产劳动的报酬)
手工工场主阶层:资产、利差(支付给资产投入的报酬)
手工阶层:劳动、工酬(支付给手工劳动的报酬)
“这是刚才我所说的工业国的四个社会阶层,其中手工阶层,与农业国的手工阶层虽然名称相同,但性质已然发生了蜕变。”
姜星火详细解释起了这种蜕变,在这一点上,他似乎分外有耐心。
“.由于多出了手工工场主阶层,所以工业国的手工阶层不再直接与农产阶层用手工品交换剩余农产品,而是从手工工场主阶层那里领取工酬,再用工酬去购买剩余农产品,以及其他生活所需的各项商品和服务,能理解吗?”
见三人点头,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
“而在工业国时代,国民财富的构成公式,就与农业国时代不同了。”
农业国国民财富总量=农产阶层剩余农产品 地主阶层剩余农产品 手工阶层剩余农产品
工业国国民财富总量=地租 剩余农产品 利差 工酬
“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假定的是刚刚从农业国进化为工业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预见的是,农产阶层手中的剩余农产品,一定跟过去一样,是只够养家糊口的。”
姜星火沉默了几息,方才说道:“而手工阶层的工酬,同样也是生存工酬。”
“什么是生存工酬?”朱高煦问道。
“生存工酬,就是手工工场主阶层所发放的、用以手工阶层生存的工酬,折算成剩余农产品,从数量上看比过去手工阶层获取的要多。”姜星火答道。
“为什么会多?”
朱高煦刚出口,便晓得问了一个蠢问题。
“如果从事手工业不能比过去获得更多的收益,那么就不会有人去主动从事,而且也吸引不了农产阶层转变为手工阶层当然了,只是数量上要多,但与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一起到来的,是传统生活的破灭,孰是孰非,就难以说得清了。”
“但是听起来似乎还不错?”郑和说道。
“获取的收益比过去多了,只是听起来还不错。”
姜星火怅然道:“对于手工工场主阶层来说,让工人吃饱饭好干活,跟给纺纱机的转轴上润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部分工酬是必然发放的,并不是谁良心发现。”
姜星火摇了摇头,把脑海中的情绪暂时搁置。
毕竟,上课讲的是纯粹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公式,是绝对理性,不能代入太多私人感情,否则就是对这门能衍生出屠龙术的学问的不尊重。
“说回公式。”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在工业国时代到来的初期,农产阶层获得的剩余农产品和手工阶层获得的工酬,在国民财富的整体角度考量中,都是忽略不计的,我们主要计算的,是地主阶层的地租,以及手工工场主阶层的利差。”
姜星火指着地上的公式说道。
“换言之,地租加上利差,就是工业国时代国民财富的‘剩余’。”
“而如果手工工场主阶层和地主阶层把全部‘剩余’消费掉,那么下一时期的生产将会与前一时期完全一样,但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地主阶层都知道攒粮食卖钱买新的田地,手工工场主阶层,怎么会不知道呢?”
“剩余.阶层”
卓敬捻须看着地上的文字,“啪”地一声,又拽断了一根胡须。
“老夫懂了!”
“卓老头,快说说!”朱高煦连声道。
卓敬白了这不知礼数的小崽子一眼,方才说道。
“老夫认为,农业国时代,之所以解决不了人地矛盾,便是因为‘剩余’也就是剩余农产品,都被投入到了下一个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循环’之中,而如此无限循环,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可以提高,但受限于总体的田地数量,从国民财富的角度上来看,是产生不了新的剩余的。”
“这个俺也知道!”
不理会朱高煦,卓敬继续道。
“而在工业国时代,手工工场主阶层获得的利差,既可以像地租一样,用来积累后投入到下一轮‘循环’的生产,扩大场地、购置器械、雇佣手工阶层,也可以对外出口生产出来的商品。”
卓敬缓缓道:“这相当于突破了农业国时代的内部‘循环’,从外部进行新的‘循环’,如此一来,在一轮又一轮的生产过程中,手工工场主阶层获得的利差就会越滚越大,而且不像地主阶层那样,受到总体田地数量的限制。”
“也就是说。”
朱高煦恍然道:“国民财富不再受到田地的限制,理论上如果大明在海外的市场足够大,就可以不断地扩张国民财富!”
姜星火微微颔首,补上了刚才的一个小漏洞。
“对于大明国内的各阶层来说,我之所得,不再是彼之所失!国民财富如果增长到一定地步,那么农产阶层和手工阶层同样获益,除了生存工酬外,还将出现剩余工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