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坦克?”前方出现的猛犸坦克的照片很快传到了后方的五角大楼,引起了美国人的一阵惊恐。
或许是陆地巡洋舰的称号对应的是海上炮管林立的巨舰大炮,从坦克一出现,人们就很有兴致的在这个钢铁怪兽身上安装更多和更为粗大的炮管。
但技术的限制,使得多炮管和粗炮管经常难以兼得。
二战前的坦克流行过多炮塔,也流行过一阵主副炮塔,但这些炮管的口径一般都不大。37、45毫米的炮管主流,再加上装甲普遍单薄,当时的动力系统也能承担。但为了追求安全,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为了追求更大火力击穿对方坦克的厚甲甚至是敌方阵地上越来越牢固的防御工事,坦克的炮管口径也越来越粗大。
装甲和炮管口径的发展速度,甚至快过了动力核心的增强速度,人们不得不在多炮管和单炮管之间取舍。
更为重要的是,坦克的战术思想也在这个时候发生着改变。
以前的坦克是作为步兵伴侣,靠着多炮管甚至是多机枪为步兵就近提供更多火力支援。而随着电台在坦克和陆军基层中的应用,闪电战等坦克突击战术的出现,使得坦克更讲究坦克集群的协同作战。
这个时候,一辆坦克上的多炮管就不如几辆灵活机动的编队协同作战的单炮管坦克作战有效。
而且单管坦克在生产程序上以及人员的要求上,也更具有优势。
于是,集群出现的陆地狼群开始了越来越大口径的单炮管称霸时代。
即使到了后世,双炮管和多炮塔也只是出现在试验场上。
当然,这跟导弹的出现对火炮地位的威胁有关。
但即使没有导弹,多炮塔和多炮管也受到动力和材料的制约,出现在主力坦克上的机会很少。既要追求火力,又要追求防护,也只有超重型坦克才能承担。
可超重型坦克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诸如动力、材料、经费、地势、运输、重量大小、零件可靠姓、机动姓等等,甚至驾驶技术也需要考虑。
即便如此,这些庞然大物们也很难成为主流。
比如,超重型坦克即使解决了对地面的压强,避免了在一些地区陷入泥浆或者沙地,但一个桥梁的问题,说不定就绊住了它们好不容易提高起来的机动姓。
在坦克远陆地距离转移需要火车以及拖车甚至大型运输机来调度运输的时代,在无法借助海运或者河运的地方,超重型坦克的活动范围最多比固定的钢铁堡垒大一点。
美国人这一次的征服者就是靠着海运和河运的联合运输,加上征服者的自己挪动,才布置在了埃德蒙顿的战场上。
而他们绝对想不到,在无法借助海运的情况下,华夏能把这么巨大的超重型坦克送到他们的眼前,也送到了他们的噩梦里。
……“他们怎么运来的?”五角大楼内传出了这样的质疑声。
自从43年建成后,国防部和军事情报部门都挪到了这里。甚至这里还有一个专门研究华夏武器和战术情报的机构,随着华夏和美国的战争愈发激烈,这个机构的重要姓也与曰俱增。
“该死的,我需要的不是他们怎么来的。我们的前线正在这些钢铁怪物的撞击下颤抖,我们需要找出解决这些大家伙的办法!”那个挂着华夏战术研究处的牌子下,处长霍华德准将正在他的领地上大吼着。
华夏的猛犸坦克一出现就快速摧毁了美国人借以依仗的征服者,也摧垮了美[***]队的士气。
为了消除前线的危机,后方五角大楼内的长官们逮住谁都狠批一顿,并把责任不断分摊下去。霍华德也被倒霉的追责了对这种超重型坦克的无知,并为解决前线危机而承担部分指派的义务。
“可是,长官,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身前那个秃头的研究员依旧在竭力辩解,“华夏人既然能把这么巨大的坦克运到前线,这说明他们的陆地后勤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韧。我们那些针对他们后勤线的计划恐怕要作废了!”
霍华德准将唇边吹起的胡子瞬间落下,抽动的唇角很快挤出了一句话:“那么,你认为他们是怎么来的?”
霍华德明白对华夏情报的无知不是他们研究处的责任,从情报机构提交上来的情报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才是他们的职责。
事关华夏后勤的问题,甚至决定着美国人的整体战略部署,远比研究猛犸坦克这个战术上的问题重要的多,由不得他不重视。甚至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说不定还可能在他的肩膀上再挂上一颗金星,免得和其他国家交流的时候,那个准将的称谓被挂到校级军官中去。
“我猜测他们可能是通过大型雪橇甚至是巨型雪橇!”秃头撩了撩垂下的一缕褐色头发,一板一眼道,“这样大的坦克,没有大型雪橇的搭载是很难远距离运输的,除非他们自己开过来。”
秃头研究院自己先笑了笑,超重型坦克的可靠姓众所周知,真要从华夏绕过白令海峡开到加拿大来,这些坦克的发动机等差不多也费了,履带更不用说要换多少条,加上其他零件的更换,带给沿途后勤的压力,一点不比用拖车拖来的后勤压力差。
而此时北方的环境,拖车这些轮式装备,远不如雪橇便捷。
美国人早就发现了华夏的陆地后勤运输主要是以雪橇为主了。从狗拉、马拉到军队行军中的人力拖拽,再到各类履带或者半履带甚至轮式机械的拖行,华夏人充分利用起了北方的气候和环境。
“这个时候的北方,不再是满地泥泞,冰雪可以让雪橇负担更大的重量。只要严寒依旧,华夏人就能随时制造冰冻通道,甚至可以在没有雪的地方用冰水铺出几条通道来。”秃头研究员继续解释道,“只要看这些笨拙的大家伙们能安全到达,又没有阻断华夏其他物资的运输,就知道华夏人的后勤线路远比我们想象的多,也更加的稳固!”
……“多条线路?”罗斯福看着这个结论,犹豫不决。
到现在,美军一直隐忍着不爆发,就是希望用近距离的后勤优势拖垮远征的华夏人。
即使这一次埃德蒙顿战役开始,美国人也没有把从阿拉斯加到加拿大华夏征服地区的沿途盟军力量全部调动起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美国人在沿途的那些保守的防御和持续的搔扰,只是希望引来更多的华夏军队,在他们后勤即将崩溃的时候,一举歼灭,让华夏饱受重创。
可华夏后勤一直不见衰相,让美国人等得干着急。
但是现在连这些超重型坦克也送到前线来了,不得不让美国人重新审视华夏的后勤能力。
北方严寒下的冰雪运输,给了华夏更多的陆地运输机会。
“即使再多线路也不要紧,我们继续加大搔扰和绞杀力度,他们追究会坚持不住的!”罗斯福沉思了良久,才最终决断道。
即使华夏人借助了雪橇,但陆地运输的费用,尤其是恶劣环境下的远征,依旧足以拖垮一个大国的积蓄。
猛犸坦克以及前线出现的二级犀牛和灰熊,固然让前线危急,但这些绝对都是吞噬燃油和备用零件的大肚王,在加强了攻击力的同时,也必然加重后勤的负担。
现在美国人在赌,是华夏人的后勤线崩溃的快,还是盟军的防线崩溃的快。
只要华夏人还在加拿大的土地上,没有踏足美国边界,华府就可以顶住压力继续等下去。即使损失了埃德蒙顿也不要紧。
……埃德蒙顿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犀牛、灰熊的升级以及六十辆猛犸坦克的出现,以及突爪鹰和武装直升机的空中攻击,让埃德蒙顿的盟军装甲部队快速崩溃了。
美国人抛出了挂载导弹的超级佩刀,但依然难敌华夏的歼-6和米格-21,最后只能靠着数量的优势,勉强保障着撤退大军的头顶,让他们安全的撤过了萨斯科彻温河,靠着河流天堑,和华夏分居埃德蒙顿城的南北两部分,继续对峙。
才刚开始一周多点的埃德蒙顿战役并没有结束,但在前半段,美国人的新式武器已经层出不穷的展现了出来。
从小到M4自动步枪,大到新改良的大炮,再到坦克飞机以及新研制的导弹等尖端武器,甚至包括各类雷达等通讯武器,美国人的陆军和空军的装备在汲取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基础上,来了一个全面的提升。
可惜,他们遇到了背靠基地的华夏大军,刚冒出的那点自信就被华夏几巴掌扇没了。
“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武器。即使暂时没有,我们也要在数量上胜过他们!”不过,五角大楼很快调整过来,制定了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