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做出来的显微镜没把怪老头钓上钩,却很令医馆的大夫们欣喜。
借着这个工具,大夫们看见了肉眼难以看见的‘细菌’,恨不得每日缠着程卿,掏空她的所学。
可惜程卿也不是专业的,所了解的不过是皮毛。
她没时间钻研这些,如果有人对这些感兴趣,程卿很愿意指点方向。
听说程卿几乎是被抬出贡院的,程卿的敌人们颇为高兴,都觉得程卿会试的结果应该不会太好。
程卿自己不急,认为老天爷还是挺偏爱她的,最后一场才毒发。
要是第一场就发作,今年的会试她也不必有什么期待了。
会试受到的关注更胜过乡试,从朝中大臣到平民百姓,都在关心着会试。
程卿还被程六老爷叫去,让她凭着记忆把自己的试卷默写一遍。
程六老爷看完很是感慨。
说来也怪,程卿比程珪年纪还小,文章却写得极为老辣。
这世上难道真有生而知之的人?
程卿离开前,程六老爷叫住她:
“三年一察,你二叔考核俱是上等,朝廷已发了调令,他会入吏部任职。”
程卿一时没反应过来,“二叔入吏部?”
吏部可是六部之首,掌管着大魏几乎所有官员的任免,程知绪本就是四品知府,考核俱都是上等,那调入吏部应该不是当五品的吏部郎中。
郎中再往上,可就是正三品的吏部侍郎了。
程六老爷粉碎了程卿的侥幸:“不错,你二叔被调入京城,升做吏部侍郎。程卿,上一代的恩怨与你无关,你即将进入官场,更该成熟看待一些事,程氏内部自然不是一团和气,但对外时,所有程氏子弟必须团结,不能给他人可乘之机。”
这是劝她不要扯程知绪的后腿啊。
程卿很是郁闷。
到底谁是气运之子?
二叔程知绪这是坐上了仕途升迁的云霄飞车啊!
从四品知府升做吏部侍郎,程知绪这升官的速度,能吊打九成九的官员了。
程六老爷入仕多年,如今也不过是正二品的工部尚书,至今不能入内阁。工部更是排在吏部之后,若程知绪再往前窜一窜,岂不是连程六老爷都要给对方让路?
虽然程六老爷与五老爷生了嫌隙,在外人看来兄弟俩仍然是牢不可破的同盟,程知绪若上位,五老爷在南仪程氏也做不了多久‘族长’了。
程卿笑着向程六老爷保证:
“二叔不为难我,我一个官场新人,又岂会和二叔唱反调?六叔爷,只要有您这根定海神针在,南仪程氏就内讧不起来。”
程卿是真的希望程六老爷能好好保重自己。
同一家族不会同时出两个高官,程六老爷当着二品大员,程知绪就爬不到二品以上。
他若想越过程六老爷,除非程六老爷忽然致仕。
显然程六老爷身在高位更符合程卿的利益。
程知绪的升迁之快,也超出程六老爷的预期,他嘱咐了程卿一番,心头未必没有其他想法。
会试还没放榜,程卿的心情已经挺不美妙。
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被褫夺封号的柔嘉,又重新出入皇宫。
这一次,是皇帝下旨召见。
三个月未见柔嘉,皇帝本人都有点认不出外甥女了。
柔嘉一板一眼按规矩行礼,皇帝心里觉得陌生。
这个孩子一定是被吓坏了。
“柔嘉,你可怪朕?”
柔嘉叩首,“不敢欺君,一开始是怨的,您的一道圣旨让柔嘉在赏梅会上丢尽了脸面,后来慢慢就不怨了。”
皇帝来了兴致:“哦,为何后来又不怨了?”
“因为柔嘉相信您,您从小就疼爱我,您要处罚我,一定是为了我好。”
柔嘉性情骄纵,有什么心事都写在脸上,皇帝打量她的神色的确不像说谎,一时也感慨万千。
只是三个月的冷落,竟让柔嘉有这么大的变化。
从性情骄纵不知进退,到现在知晓要敬畏皇权,从理智上皇帝知道这样对外甥女最好,从情感上,他又有些无法接受柔嘉的疏离。
“你可知今日召你进宫是为了何事?”
皇帝还在卖关子,柔嘉轻轻摇头。
“大慈悲寺的高僧为你批命,说你不宜早婚,不过今年你也有十九岁,到了可婚配的年龄,对于你自己的婚事,你若有什么想法,不妨告诉朕。”
如果是在赏梅会以前,皇帝这样对柔嘉挑明婚事并征询她的意见,柔嘉肯定会抓住机会说要嫁给萧云庭,恳求皇帝舅舅成全。
在赏梅会以后,柔嘉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比如长公主为何反对她嫁给萧云庭,除了萧云庭的身体,更重要是萧云庭尴尬的身份。
比如皇帝虽然疼爱她,却不会将她看的比江山社稷更重。
在皇帝面前不能完全说真话,皇帝有时想听到的答案并不是真话。
柔嘉脸红,“舅舅明知我心悦云庭表哥,为何还要打趣我!”
皇帝的食指轻轻摩挲着大拇指戴着的玉扳指。
“你想嫁给萧云庭?”
柔嘉脸颊的红晕慢慢褪去,竟是摇头:“云庭表哥不喜欢我,我也不要嫁他。我从小就享尽了舅舅的偏爱,婚事自然由舅舅做主,舅舅让我嫁谁,我就嫁谁!”
皇帝有片刻的静默。
柔嘉果真是懂事了。
就是太过懂事,也让皇帝心疼。
“三皇子昨日向朕求娶你,你愿不愿意嫁他?”
柔嘉很认真问皇帝,“舅舅您觉得我该嫁吗?”
嫁不嫁,不由柔嘉自己决定,而是皇帝的一句话。
进宫前,母亲福贞长公主教她面圣时要事事顺从,只要她表现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性情,皇帝舅舅就会认为她受了大委屈,会怜惜她。
听从圣意有什么错,不听话哪有圣宠。
柔嘉倒是想嫁萧云庭,曾捧着一颗真心到萧云庭面前盼望着对方收下,却被萧云庭弃之如履。
——既不珍惜她的心意,她就要叫萧云庭后悔!
柔嘉恭顺低头,掩下了眼中的恨意。
良久后,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似下了决心:“三皇子在此时求娶,对你应有几分真心,朕认为可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