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观察家》这份周刊的创始人,是亚瑟·卡特这个纽约地产商。
亚瑟创办并且经营这份杂志。
起初,主要是为了他的地产公司做推广宣传。
这份杂志一开始,主要也是关注的纽约与附近的地产业。
后来亚瑟·卡特发现这报纸卖的还不错,关键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促进自己地产公司的销售。
他就开始认真经营了。
只是他实力不足,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
发展了二十来年,《纽约观察家》一直也就局限在纽约与附近的新泽西。
在其他地方,它并没什么名气。
每一期的销量,普遍也就3-5万份左右。
&5年以后,
随着互联网崛起,加上老的总编离职。
《纽约观察家》甚至开始走起下坡路,销量下跌,广告费下跌。
以前还能维持日常平衡,甚至多少赚点钱。
在那之后,开始每年亏钱。
要不是持有它,
对自己的地产公司有帮助的话,亚瑟·卡特早就卖掉它了。
进入2000年以后。
这份周刊每个月的亏损越来越严重。
以至于亚瑟·卡特都有点忍不了了。
他开始放出风声,说要卖掉这份周刊。
平行时空中,
他卖了好几年都卖不掉,一直到2006年才卖掉。
到那个时候,这份周刊的销量,每期只剩下两万多了。
在这个时空,
由于当时亚伯想要有自己的报纸,能够与可能出现的舆论进行打擂台的原因。
他让大卫·梅隆,
帮自己收购几份纽约有影响力的报纸。
纽约太阳报与纽约观察家,就这样成为了亚伯的囊中之物。
成为这两家报纸的老板以后,亚伯结合自己穿越者的经验。
对这两份报纸,都作出了改革。
事实证明,他在这方面根本没天赋。
他要求两份报纸做出的改革,反响并不大。
纽约观察家还好,因为连续一个月,每期都搞了一个名人专访。
又因为亚伯的原因,请的名人都是纽约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多少还是促进了纽约观察家销量的。
让它之前每期平均四万份左右的销量,增加到六到七万份左右。
这个增长量,实际上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周刊杂志中的大佬,《时代周刊》每期的销量,目前大概也就在十五万份左右。
《纽约观察家》要是每期都能够维持这个销量,那它会成为全美国日销量前二十的周刊之一。
而那个时候,已经改名的《美国太阳报》,日销量就10万份左右。
看起来比《纽约观察家》,可人家《纽约观察家》是周刊,一个星期一期。
《美国太阳报》是日报,每天一期。
在定价上,一份《纽约观察家》,差不多可以购买五份《美国太阳报》了。
也就是说,在史密斯风暴出现之前。
亚伯对自己买下的这两份报纸的改革,也就《纽约观察家》收益不错。
但这种收益,也并不是他的点子、创意有用。
而是他在纽约,现在多少有了点面子。
前面请的那些名人,都愿意给《纽约观察家》采访。
《美国太阳报》由于定位原因
就没有这样的福利。
之前的报纸奖金又比较低,名气也低。
自然就得不到什么发展,还是原来那副样子。
好在这次全美国刮起了史密斯风暴。
亚伯这边,在大卫以及刚组建的公关部建议下。
用一个不算巧妙的办法,把自己身上的热度,转移一部分到《美国太阳报》身上。
这才让《美国太阳报》一下子火了起来,有了现在这种局面。
就是这种情况,其实是有点虚的。
《美国太阳报》现在每期能卖这么多。
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报纸奖金,三分之一多一点是亚伯此时的热度,剩下的三分之一少一点才是报纸本身的实力。
等史密斯风暴在美国冷却下去,它要是还能维持这样的日销量。
那才能证明,
《美国太阳报》正式成为全美十大报纸之一。
现在的排名,是有点假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亚伯的热度。
让《美国太阳报》狠狠的吃了一波福利。
旁边的兄弟报纸《纽约观察家》,看的那叫一个眼红。
作为时事性与财经类型,必须标榜专业和高端的《纽约观察家》。
又不可能学习《美国太阳报》那种营销方式。
想来想去,编辑部便把主意打到了老板身上。
他们发现,
自己家的老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接受过任何一份报纸或者杂志的采访。
要是《纽约观察家》可以拿到老板这个一血的话。
显然可以在现在趁这个热度,将自己的名气,向全美国的精英好好推广一波。
这就有了今天,
《纽约观察家》派出的整个编辑部最精锐的一个采访小组,前来米高梅公司的总部采访亚伯。
采访小组一共四个人。
分别是一个灯光师,一个摄像师,一个编辑,还有一个记者。
其中编辑是领头者,还是《纽约观察家》总编辑迪兰。
采访的是自己的老板,《纽约观察家》派出的当然是最好的团队。
摄像师是最好的,灯光师是最好的,编辑干脆就是总编辑。
记者.记者是最美的。
最漂亮的那个。
美女记者的名字叫艾什莉·莉丝。
艾什莉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
这是个在全美新闻专业中,都排得上前列的学院。
她很年轻,在编辑部里,许多记者或者编辑的学历都能超过她。
更不用说阅历和工作经验。
可惜这些人都被迪兰排除了。
谁叫他们或者她们,要么不是女的,要么不够年轻漂亮。
而艾什莉则刚好是刚刚进入《纽约观察家》没两天的,整个《纽约观察家》报社最漂亮的那朵花儿。
迪兰不傻。
有自己在旁边盯着,记者本身能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让老板觉得满意,让老板看得过眼。
于是乎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刚刚毕业的毕业生艾什莉,就拿到了这个全报社上下都抢着想要的工作。
这证明有时候,颜值才是第一生产力。
在米高梅电影的总部大厦顶层,艾什莉见到了近一个月以来。
令美国舆论界风起云涌,让美国媒体界好像过年一样开心的亚伯·史密斯。
同时,还是自己的老板
进的门来的艾什莉,第一眼看见的,
便是眼前高大俊朗,看上去彬彬有礼的年轻人。
他没有和艾什莉想象中的那么年轻气盛和桀骜,英俊的脸上眉宇之间流露出与同龄人不相符的自信和成熟。
即使来采访他的记者,只是他旗下一家不起眼的杂志的员工。
他也没有盛气凌人。
他的态度,让艾什莉等人感到了如沐春风。
这一段,可以加在新闻稿里面。
艾什莉心里想道。
「早上好,史密斯先生。」
迪兰连忙打招呼。
包括艾什莉在内的其他两人,也连忙打招呼。
亚伯微笑着回应了他们。
简单的寒暄过后,迪兰卑微的把一张a4纸递到老板面前。
「史密斯先生,这是接下来我们将询问您的一些问题。」
「您看是否应该增加,或者减少一些?」
亚伯接过来,低头看了看,发现上面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迪兰要采访的毕竟是自己老板,他哪敢问太过过分的问题。
稍微看了一眼,亚伯变摇了摇头。
「不大行。迪朗,我记得你是叫这个名字吧?这些问题太普通了。」亚伯拿着a4纸道。
老板把自己的名字叫错了,迪兰想纠正一下。
但他最后没纠正,任由老板叫自己迪朗,反正听起来差不多。
「那您的意思是?」
卑微总编在线求问。
「这么普通的问题。《纽约观察家》能拿到多少热度?要问就问点犀利的。」
「哦哦哦~」迪兰连忙点头。
要是能这样,当然更好了。
这对《纽约观察家》的销量和名气,会有更大的帮助。
迪兰又不是不想搞些爆炸性的问题,只是他不敢而已。
老板现在这么主动,迪兰当然巴不得了。
可是迪兰也不知道老板的底线在哪里。
不知道哪些犀利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能问。
迪兰也纠结,只能再次问道:「那我们应该问什么问题?」
「迪朗,是你是《纽约观察家》总编辑,还是我是总编辑?」
亚伯理所当然道:「这些问题当然是由你来想,我再决定回不回答!」
说完以后,亚伯轻轻摇了摇头。
他注意到,进屋子以来,迪兰态度一直都这么谨小慎微。
自己让迪兰问点犀利的问题,估计迪兰也不敢真的太过犀利。
想了想,他刚好看见迪兰旁边,长相俏丽身材非常好的艾什莉。
这个美女记者,一直都兴奋地盯着自己。
亚伯干脆指了指这个美女记者,开口道:
「让这位女士来吧。就让她像采访一般的名人一样,选那些可以让《纽约观察家》销量更好,更受到关注的问题。迪朗你自己再在旁边把关,掌握好分寸就行。」
迪朗松了口气,转念一想老板这个办法好像不错。
关键是自己不用背锅,锅让艾什莉去背。
这也是他今天执意让艾什莉过来,而不是其他能力更强资历更深的大记者的原因了。
「好的。」迪兰马上道:「那就让艾什莉来。」
看到老板和总编都看着自己,艾什莉有些不知所措。
她先是看了看总编,又看了看亚伯,最后对亚伯轻声说:
「boss。那我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尺度
在哪里?」
艾什莉也不傻。
知道老板虽然说的这么大方,但是自己等一下的采访,触怒到他的话,倒霉的是自己。
没看到在公司里权利那么大的总编辑,现在都这副鹌鹑样吗?
艾什莉只是缺少资历和阅历,可不是智商低。
智商低的话,她也进不了美国最优秀的新闻专业学院之一!
亚伯被艾什莉和迪兰两个人,这种有点推来推去的态度弄得不愉快了。
他说道:「你看起来刚毕业吧,艾什莉小姐?就像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一样,该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该问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反正有些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动作快一点!」
老板都说到这个份上,都催促到这个份上。
艾什莉即使不想上,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何况再怎么说,年轻的她,还是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在的。
刚毕业的年轻人,总会有些幻想,还没接受过社会的锻打。
勇气比起老油条,那是最不缺的东西。
咬咬牙,艾什莉开口道:「oss,那我开始了?」
亚伯点点头。
迪兰赶紧吩咐灯光师和摄像师动起来,待会可以拍一些采访中的照片。
用在杂志里面。
等下结束时,还会给亚伯拍摄全身封面照。
将会用在于最新一期的《纽约观察家》上面。
这可是《福布斯》、《时代周刊》、《财富》这些龙头杂志,都没有的福利。
也就《纽约观察家》这种亲儿子,才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采访正式开始。
艾什莉的第一个问题,显得有些突兀:「您如何形容自己?」
亚伯微微一愣,看了看一脸勇士表情的艾什莉,自信的回答道:「天才。」
「你说自己是天才,有什么证据?」
「证据?我只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用几十美元,赚取了差不多上百亿美元的财富。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强大的证据了吧?」
亚历山大夫妇二人,对他这个独生子并不小气。
加上当时他已经在德克萨斯州那边,小小试验了几把自己的能力。
他当时来纽约的时候,身上是带着七万美元现金存款。
还有一张他自己名下的信用卡,有五千美元的额度。
另外还有一张亚历山大给他的附属信用卡,亚伯可以在上面消费三万美元,然后让亚历山大去还钱。
不管哪个角度来,他当时都不穷。
但是也不知道是以讹传讹,还是怎么的。
后面的媒体,对他当时来纽约带的钱。
由一开始的几千美元,变成几百美元,到最近已经变成几十美元.
媒体们都在说,他只带了几十美元,短短时间就赚了这么多钱。
口径统一的很,亚伯都在怀疑是不是美国有关部门的示意了。
亚伯觉得几十美元非常扯,但是看起来更有传奇性。
也更显得自己牛x。
他干脆默认,说自己当时带到纽约来的,就只有几十美元!
这种小事,又没人会拆穿。
拆穿了也无伤大雅。
那在被拆穿之前,当然是能吹就吹。
怕个卵。
艾什莉这边,听到年轻英俊的老板的这个回答。
她想好的后面的问题,一时间有些接不上了。
是啊,这种人不是天才是什么。
不管是
用多少本钱,能够在一年内,赚取到这么多的财富。
他还需要证据吗?
他的财富,就是他最好的证据!
艾什莉只好转换个问题,把问题问到了米高梅身上。
「是什么让您一觉醒来,忽然就买下了米高梅?」
亚伯目前的新闻热度,可以说起因就是他买下了米高梅。
艾什莉觉得,这个问题读者们一定也会很感兴趣。
这个问题也不那么尖锐,很好回答,适合老板装逼。
但她没想到,亚伯根本没像她想的那样回答。
亚伯的回答是——
「一时兴起吧。我来洛杉矶这边,主要是想买漫威公司。小时候我喜欢钢铁侠、蜘蛛侠。现在钱够了,干脆就买了创造它们的公司。」
「这样以后。我就可以让漫威公司,创造我喜欢的漫画剧情。比如让钢铁侠成为蜘蛛侠的爸爸,或者让蜘蛛侠成为超级富豪。我觉得这样很有趣!」
「后来在贝弗利山附近,刚好遇到了科克里安。科克里安问我对米高梅有没有兴趣。我问了下价格,觉得不贵,就买了。」
亚伯此次回答,显然与他买下漫威和米高梅的初衷不符合。
但是他觉得,自己这么回答,或许会让更多美国人崇拜自己。
在华夏炫富,很容易引起普通人的仇富。
也容易引来铁拳的关注。
但是在美国炫富,虽然也会引来仇富的人。
但更多的是那些因为财富,而都觉得你很牛的美国人。
国情不同,在美国这边,有钱是真的牛逼。
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影响力上的。
而是在美国人的日常观念中,有钱人就是牛逼的。
就是高人一等,就是血脉高贵,就是高高在上的。
这是个资本家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洗脑而来的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炫富,适当的凡尔赛。
并不会引起大部分美国普通人的反感。
他们可能反而还会因为财富,和亚伯的年龄,对亚伯更加崇拜。
这是基于不同的国情,从而得到的不同结果。
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和自己想象的不同的回答。
艾什莉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这个老板的性格。
这是个非常自信,同时非常自我的超级富豪。
或许正是这样子。
他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合法的赚取到这么多的财富。
并且在全美国的媒体上面,掀起了现在的史密斯风暴!
意识到这点以后,艾什莉的问题更加犀利,也更加好让亚伯发挥了。
她的第三个问题是——
「您有没有女朋友?如果没有的话,会想要找什么样类型的女性做你的女朋友?甚至是你未来的妻子?」
这个问题,顿时让亚伯眼前一亮。
让他觉得,眼前这个女记者。
除了长得特别好看,身材特别好以外。
也不是个草包,能力还是有的。
他笑着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