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人心惶惶
事有轻重缓急,宋知孝明白这个道理,丝毫不顾押粮回来的疲惫,当天收拾收拾就出发了。
家中的事情的确是成了他最好的借口。
跟武亮交代了一声就跑了。
武亮当时想要拦人没拦住,还差点被打伤了,他偷偷跑的,等到事情闹大,已经是第二天清晨点兵的时候,总督段不严当场大怒,说是一旦抓住宋知孝格杀勿论。
临阵脱逃,这是违反了军纪的。
武亮硬着头皮上前给好兄弟解释,反而挨了二十军棍。
嘴上将宋知孝骂的落花流水,心里却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生怕宋知孝真的就这么被抓住了,前途没了不说,一条性命也保不住了。
有兄弟不怕死的想要偷跑出去给宋知孝送信。他们打着掩护将人送出了大营,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被拖了回来。
按照逃兵处置,说是要等宋知孝被抓回来之后一起处置,直接给下了大牢。
武亮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身边还有兄弟蠢蠢欲动,上了战场就是生死兄弟,若是没有宋知孝,他们也许早已经是战场上的的亡魂了。
又有一位兄弟被投入大牢之后,武亮逐渐冷静了下来,这样做于事无补,只会拖累兄弟们跟着一起送死。
与其这样一个一个的送死,还不如战场上杀出功劳来,能换来宋知孝一条性命。
这样的打算跟众兄弟说了,换来的是众人的沉默。
军令如山,军纪面前,的确没有其他的办法。
在这之后,两军交战中,武亮率领着一批人,作战杀敌格外勇猛。
被副将报给段不严,段不严却只是冷哼一声。
亲手写下密函,让名为追杀实则保护的人千万不要将宋知孝跟丢了。
转过身排兵布阵,虽然说援军已经在路上日夜兼程,他却不得不多做防范,万一援军来不及怎么办。
城内不缺粮草,却因为连日征战,西北军死伤惨重。
这都是他的子弟兵,亲自训练出来的人,这数十万的将士,他记住了所有的名字,记住了每一张脸,每一次激战过后,都有很多人在他的名册上消失,山上多添许多亡魂。
这就是他要置荣王于死地的原因,用他的兵,用西北边陲的百姓做筹码,荣王就该死。
从西北到京城,势必路过同洲城,宋知孝一路乔装打扮,风餐露宿,夜以继日的赶路,就是为了能早日到达京城,完成段不严所交代的任务。
可是,路过同洲的时候,他的心里产生了犹豫。
要不要回家去看看,或许他们都是在骗他的,阿爹根本没死,还好好的活着,家里生活虽然艰苦,可也并不是真的过不下去。
他满怀希望,心中热切,调转马头向着田家湾走去,可是只走出去了一里地不到的路程,就又转回来了。
家里究竟是什么情况,他不知道,阿爹是生是死,都是不能更改的事实,他这一去,恐怕就再也走不出来。
西北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天下苍生,万民福祉。
他不能辜负了段帅的信任。
宋知孝最终还是调转了马头,奔着同洲城去。
鸡叫了头遍,绵娘在也躺不住了,穿着衣服下了地,直接去了豆腐房子,点燃了油灯,打了一瓢凉水洗了脸,顿时精神了许多,只是盆中水映出来的是一张眼底青黑,双颊凹陷的脸。自从在县城回来,绵娘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跟阿云爹娘打好了招呼,让他们不要将打仗的事情传到宋李氏的耳朵里。
就怕她受不住再有个好歹。
不管外面乱成什么样子,只要是仗没打到眼前,日子就要过下去。
绵娘一颗心,分成了几份,惦记着这个,也惦记着那个,三天前,有跑了一趟同洲,只知道西北确确实实打了起来,已经有人逃难到这边,传来的消息让人担心不已。
本来平平淡淡的日子,似乎一瞬间就不平淡起来了,所有人惶惶不可终日。
有钱的人家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难。
都在说援军,可是,谁也不知道援军已经走到哪了,连个影都没看到。
之前还没有任何消息的县衙现在已经在组织年轻的壮丁训练,以防万一。
原本在县城做工的陈大郎一伙人现在都已经停了工,每日里去县衙受训,然后轮流在周边巡视。
桃源居还在做生意,不过这两天生意明显不如以前,人心惶惶,到底还是受了影响,覆巢之下无完卵,万一边关那边真的打的狠了,谁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
京城的局势一样让人担心,御史台已经上谏,要严查荣王爷里通外国的事情,可是朝中也有不少重臣,据说跪在皇帝的御书房外面,就是不肯走,替荣王求情,求皇帝明鉴。
这些事情都是绵娘从清溪书铺吴老板那里打听来的,吴老板还劝她不要担心。
她如何不担心,皇帝跟荣王争权,他们叔侄之间斗个你死我活那是皇家的事情。
可是江停呢?
他身陷其中,是否真的能保全自己,还有这场仗,和边关的战事,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绵娘每天的心就像是被放在火上烤一样难受,偏偏还要守着阿娘,守着弟弟。
只因为她知道,越是这样,越是要将这个家守护的好了。
等到阿哥平平安安的回来。
天刚亮,宋李氏起来了,来到豆腐房帮忙,绵娘已经换上一张笑脸,跟着阿娘说着闲话。
宝盛来取了豆腐,也不敢多说什么,喝了一碗豆腐脑,没事人一样的走了。
宋知恩吃完饭,背上书包,去上学了,绵娘赶着毛驴车,在村子里卖上一圈豆腐回来,遇上正要出门的里长,问了好,去干什么,彼此心照不宣。
里长这些日子天天都要去县城报道。
宋李氏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着里长离开,状似无意的问道:“你叔这些天到底是在忙什么,天天老不早的就出门了,还有咱们村的那些年轻人,我好想也好几天没看到了?”
“不知道,也许是有什么事吧。”绵娘这一次没有编瞎话骗她亲娘,没法编,她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说漏嘴了,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古古怪怪的,还有你啊,这两天没睡好,我瞧着你怎么好像上火了,你嘴角那里是不是起的水泡?人也又瘦了,两个眼窝都扣下去了,要我说这生意就不用做的这么大,你说那收山货是个多操心的事情啊,你一个女子,张罗了这,又张罗了那,怎么能忙得过来?”
“没有什么忙不过来的,不是有隔壁的阿云爹娘帮忙吗?”绵娘将毛驴车拴好,进屋吃早餐。
宋李氏给她盛了一碗浓稠的小米粥,放到她的面前:“绵娘,你也别嫌弃你娘絮叨,要我说,这生意真的不好做,就不如不做,就算是有阿云爹娘帮忙,又能怎么样呢,这该操的心你不还是要操吗?这么忙来忙去的,纯粹是糟践你自己,你看看,你这几天瘦成什么样了,现在都不用一杆风,吹口气你就倒了信不信?”
“信,我信,还不行,这样,我多吃点,不过阿娘,这生意谈下来了,就不是说不做就能不做的,这样,咱们再看看,过一阵要是实在是忙不过来再说。”
过一阵局势究竟怎么样,谁也说不准。
宋李氏不算很满意这个答案,不过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这么着。
绵娘却没想到等自己卖完豆腐回来,就变了天。
离得远远的,她只看到了一个有几分陌生的身影从自己家走出来,随后才想起来那是陈二牛刚过门没多长时间的媳妇,顾秀池。
秀池也看到了她,不过却走的更快了。
她来做什么,自己跟她可是从来没有什么来往,若是陈大牛媳妇来了,还有话说。
绵娘心下狐疑,连忙赶着毛驴车进了院。
将毛驴车卸下,进了屋就看到宋李氏坐在炕上抹着眼泪。
“阿娘,这是怎么了?”
绵娘想到秀池做贼心虚一样看自己的那一眼,一颗心不断地往下沉。
宋李氏抬头看着她,擦擦眼泪说道:“没事,没事。”
“真的没事?”绵娘不相信,狐疑的看着母亲。
这根本不像没事的样子。
“能有什么事?”宋李氏说道。
“那好端端的,陈二牛媳妇来咱们家做什么?”
“没什么,就是说说话,嗯,就是说说话,你也知道,她在家里跟婆婆妯娌都处不上来。陈二牛又不在家,心里憋屈,也不知道找谁说,这不就来找我了吗?”
“这就更奇怪了,那天在井沿上她还和我吵架来着,怎么现在就来找你说话了?”
“嗨,你们小孩子家,斗气什么的,不也是正常的吗?难道真的就因为这点事纠结了仇了?话说回来了,她也不容易,哪个女人不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一个人,孤单单的嫁到人家来,认不得几个人,要是婆家人好说话还行,婆家人要是稍微厉害点,这日子都没发过,好孩子,你听阿娘的,以后莫要再和她置气,行吗?”
“嗯,好吧。”
绵娘越发奇怪,阿娘不像是会说这样的话的人。
她还想问问,宋李氏连忙摸了一把炕,说道:“这炕有点凉了,你再去烧口火吧。”
一句话将绵娘支开。
宋李氏听着隔壁的房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
使劲的眨了眨眼睛,眼泪再一次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边关又打仗了,还打的那么凶,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凶险,可是绵娘都不肯告诉自己,她现在能做的,就只能是佯装不知道了。
绵娘不想让她担心,那她就不担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