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知道崇祯皇帝最恨有人造反,这一块是他的逆鳞,触之即死,是以便唆使手下,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扣了下去,只盼通过打击孙元化,来实现打击周延儒的目的。
这时只见御史余应桂挺身而出,说道:“臣余应桂,弹劾登莱巡抚孙元化,山东巡抚余大成,有负天恩,枉顾职守,致使孔有德叛乱,祸乱山东,危害社稷,首辅周延儒收受孙元化人参,貂皮贿赂,举荐孙元化,也负有失察之责,也应一并处分。”
兵科给事中李梦辰也站出附议,说道:“孔有德造反,一路杀官破县,何以对孙元化另眼相看,轻轻放回,此必是孙元化与孔有德早有勾结,图谋造反,皇上不可不察。”
又有御史路振飞出列,禀道:“皇上,山东如今糜烂一片,山东巡抚余大成,登莱巡抚孙元化两人乃是罪魁祸首,其罪当诛,又有首辅周延儒,包庇二人,意图开脱,也应一并获罪,严加责罚。”
周延儒气得浑身发抖,但是他一向涵养甚好,过了片刻,平息了一下心情,这才出列说道:“皇上,臣从未接受过孙元化任何贿赂,臣之所以力保孙元化,也非想要包庇于他,实在是孙元化人才难得,当初宁远一战,轰死老奴努尔哈赤的火炮,就是元化带人建造,其人精通火炮,擅长铸炮,火炮技术,在我大明无人能出其右。”
停了停,他又继续说道:“孙元化从师于徐光启徐大人,孙元化为人如何,徐大人想必是最清楚不过的。”
礼部尚书徐光启此时也在场,此时他年岁已老,今年刚好七十岁,德高望重,深受崇祯皇帝信赖,听闻周延儒提到自己的爱徒孙元化,心忖这次是躲不过去了,当即也颤巍巍地出列说道:“皇上,老臣有话要说。”
徐光启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任皇帝,堪称三朝元老,便是崇祯也不能不给他个面子,当即便温言说道:“老大人有话请讲。”
徐光启定了定神,方才说道:“孙元化乃是老臣门生,登州兵变,他御下不严,用人失察,其罪当诛!”
“然而诚如周首辅所言,孙元化天资聪明,勤勤恳恳,自从上任辽东以来,直至登莱,一路裁减兵源,节省辽饷,为国家节省了大批银钱,又安抚难民,研究西学,于火炮一道,颇有建树,乃是难得的人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有罪在身,诛杀此人,一了百了,但是何不使他将功折罪,利用其擅长火炮的长处,为我大明继续效力。”
说完这一席话,已经是气喘吁吁,崇祯连忙使人看座。
这时次辅温体仁也站了出来:“皇上,徐大人言之有理,周大人身为首辅,怎会收受贿赂,此必空穴来风,信口雌黄,孙元化人才难得,皇上还是使他戴罪立功吧。”
崇祯原本深恨孙元化,原本山东一片太平,只因余大成,孙元化两人无能,本来还想使二人派人增援祖大寿,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不但没有救出来祖大寿,反而把原本平稳的山东也弄得一片战火,糜烂千里。
孔有德起兵反叛至今已有半年之久,至今官军仍然束手无策,这让朝廷的面子往哪放?孔有德反叛闹得越久,崇祯心里就越是生气,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当属用人不察的余大成,孙元化两人。
本来崇祯早已下定决心,若是孙元化两人死在乱军之中,倒也罢了,如今被乱军放回,岂能轻饶他们,所以孙元化刚进京城,便被抓到京城镇抚司,严刑拷打,奈何孙元化坚称没有造反,拒不认罪。
周延儒一向深获崇祯信赖,徐光启又是三朝元老,两人双双力保孙元化,崇祯一时也有些动摇,尤其是徐光启所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孙元化虽然有罪在身,但是这样的能臣,也许让他戴罪立功,才是明智的选择。
然而一向与周延儒不对付的次辅温体仁也赞同释放孙元化,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几乎就是代表了朝廷上大部分朝臣的声音,自己若是轻轻放过孙元化,岂不是说明自己这个皇帝,就任由群臣摆布,虽然自己满腔怒火,但是也不能不遵循群臣的意见,如此一来,自己天子的威严往哪放?
想到这里,他一时又改变了对孙元化轻轻放过的心思,开口说道:“孙元化虽然人才难得,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毕竟大错已经铸成,若是放过此人,此后再有人犯下滔天大罪,岂不是也可以以人才难得而脱罪?”
周延儒一听,心里一沉,看来皇上是不打算放过孙元化了,他偷偷瞥了温体仁一眼,暗骂温体仁老奸巨猾,明明是想处置孙元化,却装作赞同自己的意见,出列力保孙元化,结果造成皇上的逆反心理。
原本上朝之前,他已暗中与徐光启通气,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徐光启三朝元老的地位,保住孙元化一命,如今看来,皇上心意已定,自己却是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正想宣布对孙元化的处理,此时又有一人出列,禀曰:“臣听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今头等大事,并非处置孙元化,而是应该如何应对孔有德这贼子。”
崇祯一看,正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张凤翼,此人擅长兵事,又有识人之能,陈奇瑜,洪承畴,卢象升等名将都是他一手发掘出来的。
张凤翼也知孙元化是个人才,又善于揣摩上意,知道崇祯深恨孙元化,倒是大部分因孔有德而起,所谓处置孙元化,只是皇上无力应对孔有德,而把怨气发泄在孙元化身上罢了。
他擅长兵事,当即出列,想要为崇祯皇帝解忧,只见他继续说道:“此前连续围剿孔有德失利,只因所用非人,臣保举右佥都御史朱大典为山东巡抚,朱大典深谙兵事,才略过人,定然能不负陛下所托,剿灭叛贼孔有德。”
朱大典闻言,当即出列:“臣朱大典,愿为皇上,披坚持锐,讨伐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