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生建筑法则 第一百六十五章 疆土有界,礼学驶之无涯

程一蠡拿着左央那所谓的“项目书”——a4纸,用线来装订的,大概是想做出仿古的效果,但说实话,这手中实在太糙,简直……寒颤得叫人心疼……上面有彩色铅笔、水彩笔和蜡笔留下的线条,左央看得时候差点笑出声,常用颜色的水彩笔线条都有点干涸,应该是快用完了,唯独明黄色,颜色还很充沛,这让左央想到他小时候,整盒的水彩笔,也是要把亮黄色这种“稀有色”留到最后才舍得用,看样子……左央还以为现在这代孩子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呢,现在一看大家也是彼此彼此,左央心中暗暗记下一笔,心说回头要好好揶揄揶揄小无同志……

是的,这份项目书就是小无同学、左央那位小忘年交、那个十岁的孩子亲手做的,而且,虽然年级不过区区十岁,但他俨然已经成了左央的甲方——可以花钱对他吆五喝六了!

在跟程一蠡他爸爸深度交流完的那天晚上,左央觉得心情无比顺畅,回到宿舍之后终于腾出时间打理打理他的网店,紧跟着就看到有人给他下了个大单——古建筑模型定制,左央简直快蹿起来了,最近这段时间穷得叮当响,没想到好运气一来之后就挡不住,一波紧跟着一波的!

然而左央再往下看,发现这个订单的id看起来特别熟,这不就是跟他抢了“计无否”这外号的那个小兔崽子?!

半夜,左央给小无发了条微信,他立马秒回过来,估计是一直在电话旁边守着呢,听到左央的声音时,这小子明显是在憋笑,尽管嘴上使劲儿装出来严肃的语气。

“那个,我要跟你开个会!”

什么玩意儿?开会?不行,左央要吐血!现在这是已经到了一个十岁孩子也能把“开会、开会”挂在嘴边的年代了?

小无告诉左央,他来是要找左央谈个“大项目”!他不是快要毕业了么?作为“大学长”,他们这一级的同学要开班个活动,讲他们心中的校园,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做个纪念,小无一下就想到要“光顾”左央的生意。

然后,就有了此时程一蠡手上的项目书——给小学生做仿古学堂建筑大比例模型。

对嘛,这在程一蠡眼里,怎么好意思叫项目?

“那怎么了?”左央梗着脖子,“那我们学古建筑不就是为了人民服务!小学生就不是人民?怎么人家的需求就不能给服务了?”

程一蠡懒得跟左央上纲上线,知道他一上纲上线起来就没完,他抿着嘴唇耐着性子又把这项目书重新看了一遍。

嗯,也不是不能做,反正是模型建筑,可以用木板、三合板和瓦楞纸就能达到效果,这种事儿程一蠡曾经见无梁社的社员们干过——以前为了出去给社团拉投资,天天做各种古建筑模型拉出去展览,就差在十字街头跟人家收费合影,听说,最后都被影楼买去当布景了。

行,程一蠡掏出手机看了看记事本,像他这种人,手上没有任何打发时间的游戏软件或者视频软件,但他就一个爱好,酷爱各种效率类的软件,什么记事本啊、备忘录啊、番茄时间啊,但凡是能让人生变得更搞笑的软件,程一蠡从来都不拒绝。

看了看最近的日程,从一个一个项目的夹缝中间,程一蠡好不容易看到一些时间。

“行吧,那就买你这个账!”

小无和左央还从来没面过基,俩人见面这天,非常默契地都穿了一身的国潮,看起来活脱脱一对儿亲兄弟,但俩人脸上的表情却立马出卖了彼此嫌弃的本质。

“那……”左央堆着笑已经堆了一早上,小无比一般的甲方还难搞,因为别的甲方发脾气有原因,小无这种人,发起脾气连逻辑都不告诉你!左央又是好笑又是无奈,看着小无和他身旁坐着的几位“参投股东”,“古代的书院建筑这么多,你们到底想做哪一种?你们……知道古代的私塾都有哪几种吗?”

小无的脸通红,瞪着眼睛,“我要是知道还问你干嘛!”这小子虽然年纪轻轻,还尚且不知道商业运作的规则,但是已经把那套“掏钱就是爷”的土豪习气练习得淋漓尽致,“没听说过投资方还要明白专业知识!你!你既然这么明白那我听你说说!看看你专不专业!”

“好……”左央两只手握了握拳,骨头捏得嘎嘣响,他笑眯眯地看着小无同学,既然到了让他说专业的时候,那就不能怪他不客气了。

“中国的书院,自夏朝便有了……”

在左央的印象中,他第一次听说跟“学堂”有关的故事,还要提到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生活在坟地、商铺,受到哭丧人和生意人的耳濡目染,险些走上歧途,后来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才终于受到了正确的熏陶……

那孟母三迁的故事尚且已是战国时代,但是在此之前,早于夏朝就有,而夏一般被认为是中原大地上第一个世袭制封建王朝,左央仿佛看到了人从类人猿到人类一步步挺直脊梁的过程,封建统治和教育学习,这两件事情产生在同一个节点上,左央不由得想到,曾有人说过,人相比动物,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人能学习,对这一言论左央不敢苟同,事实证明很多动物也是有着学习模仿能力的,但他不得不承认——能够系统学习、还能够想到“教育”、设置特殊机构来完成这一知识的传递,这一定是上天送给人类的礼物。

《礼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就是古代所崇尚的社会状态——家、党、术、国,不同的行政单位,分别是每二十家称一“闾”,在这里教学的地点就称为塾,每五百家称为“党”,设立的学校就是“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称为“术”,其学校就称为“序”,而天子或诸侯封城内的“国”,自然配之以学。

疆土有界,礼学驶之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