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第一狠人 第464章 逼张昭表态

诸葛亮神色自信,缓缓道:“之所以说当务之急是迁都,原因有三点。”

“第一,舒县的防御不足。”

“舒县地处长江以北,连最基本的长江防线都没有,周边只有些小河流。这些小河,无法阻断大规模的战事,也无法阻断大军的进攻。”

“毫不客气的说,长江南方的任何一座城池,都比舒县更合适。只要是在长江以南,至少具备了长江天险的,足以阻断一切。”

“之所以定在舒县,是因为吴王一开始立足舒县,才使得舒县很关键。”

“实际上,这地方不合适,”

诸葛亮眼神粲然,高声道:“前秦立足关中,定都咸阳,有崤函之固。西汉定都长安,有潼关、散关、萧关和武关四大关隘。”

“到本朝定都洛阳,也有武关和虎牢之险。”

“所以在下认为,帝都的选择,首先必须足够的安全,帝都定在北方,要有关隘保护。”

“舒县什么都没有。”

诸葛亮举止投足,自信从容。

他为此准备了很久,而且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也查过很多的资料,他早已经成竹在胸。

没有足够的准备,他不可能提出迁都的建议。

陆玄看诸葛亮的眼神,毫不掩饰的露出欣赏神色,迁都很关键。对陆玄来说,防御是其次,因为他的实力,还没有人能打到他的腹地舒县来。

可是,定都还有更多的原因。

陆玄期待道:“第二个原因呢?”

张昭、郑玄等人,又看向诸葛亮,眼神更是严肃。迁都策论的每一点,都不能出错。而且诸葛亮大庭广众下的言论,一旦出了任何的纰漏,消息传出去,必然遭到群起而攻之。

原本迁都,就会牵扯到无数人的利益。所以第一个提出迁都的人,会遭到各个方面的攻讦。

这不能出半点错误。

诸葛亮继续说道:“回禀吴王,第二是物资的消耗。我遍查史书,发现不论是咸阳,亦或是洛阳和长安,随着王朝的发展,城池在扩张,周边可用的土地在减少。”

“即便还有一些土地,也多是皇家园林,多是权贵掌握的土地。”

“普通官员和百姓,少有土地。”

“偏偏王朝的帝都作为举国中心,必然是一个奢靡繁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要承担皇室的巨大开销,要负担起庞大的朝廷机构的运转,而且还要让这些无数权贵能在帝都生活。”

“帝都重地,不可能是普通百姓耕种的地区,他们把握不住。普通人拿了帝都的土地,就是三岁孩童抱着金砖走在闹市,人人觊觎。”

诸葛亮面对着陆玄,说着自己的分析。

这是他准备的策论。

在五经馆中,他一直在准备,今日终于详细的阐述出来。

诸葛亮略微有些激动,声音稍稍拔高,说道:“所以我认为王朝的中心,靠周边土地无法供应。王朝越兴盛,就越是如此。”

“光武皇帝再造大汉,为什么不选择长安,而是定都洛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帝都的消耗会越来越大。”

“当时的赤眉军,祸乱了长安,使得关中沃土荒废,关中一片贫瘠,支撑不起物流的消耗,随着关中水路改道,长安也没了水路运输的优势。”

“洛阳,反倒是水路转运之地。”

“洛阳有虎牢之固,再加上洛阳通黄河往北,走济水和汴水能南下扬州。洛阳需要的物资,可以通过水路从全国抽调,这就是绝对的优势。”

诸葛亮沉声道:“舒县地处南方,具备一丁点的水路优势,却不够明显。在扬州南方之地,紧挨长江沿线的城池,有比舒县更好的定都地点。”

陆玄心中更是赞许。

诸葛亮的考虑,相当的成熟,物流体系是王朝中心很重要的一块。

为什么隋炀帝要修大运河,就是进一步打通全国的物流体系。所以隋炀帝修了运河,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因为隋炀帝过于迫切的修运河,导致无数百姓死在运河上。

陆玄心中想着,诸葛亮才十七八岁,再磨砺十来年,未来能进入中枢,然后会成为帝国的下一代丞相。

在治国上,诸葛亮位列第一。

陆玄麾下有很多的人才,庞统、杨修、诸葛瑾、徐庶、周瑜、张昭、顾雍、陆逊这些人,这些人各有特色,都有能力,可是在治理上,以及执政的理念上,毫无疑问,诸葛亮绝对领先。

陆玄收回心思,问道:“孔明,你的第三点呢?”

诸葛亮回答道:“第三点,一旦国内有变,水路便捷的前提下,可以迅速发兵稳定局势。如果天下有变,则是可以发兵走水路,后勤补给也走水路,减少自身的损耗。”

“这一点上,舒县依旧不具备。”

“虽然舒县附近到处是河流,却不够方便,因为南下长江要走一段陆路,才能走渡口进入长江,而且也没有真正的大渡口。”

“战争来临的时候,兵贵神速,一天的时间,足够做很多的事情。”

他看向了陆玄,拱手道:“吴王,这是在下认为迁都的原因。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舒县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帝都所在,吴国的规模不够大,暂时还能维系。一旦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未来就不好办了,请吴王明鉴。”

哗!!

大厅中,议论纷纷。

一个个都是小声的议论了起来。即便紧张的寒门士子,这一刻都忍不住议论。至于张昭、诸葛亮和陆逊等人,也是一样,五经馆的大儒们就更是交谈着。

陆玄微微一笑,忽然看向了张昭,笑吟吟问道:“张卿,你看孔明的迁都策怎么样?”

张昭的脑中,迅速转动。

盘算着怎么说?

陆玄的询问,明显不是单纯的询问,是借此让他表态。如果现在张昭就表态支持迁都,那么迁都的这个事情,就没有争议,他就是坚定的迁都派。

如果现在他拒绝,极可能又站在了陆玄的对立面。因为看陆玄的眼神,摆明了是认同诸葛亮迁都策论的,否则,也不至于称呼表字。

张昭一瞬间就有了决定,很从心很赞同的说道:“臣认为诸葛亮的一番话,堪称一篇磅礴策论。老臣,赞同迁都之策。”

陆玄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张昭同意了。

琼林宴结束后,外面就会传出消息,张昭全力拥护迁都的策略。

陆玄点了点头后,又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既然你建议迁都,你说一说,迁都在哪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