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荣辉道长他们知道,李嗣只有十八岁,刚刚才成年,此时荣辉道长对着李嗣说道:“李嗣啊,你能看看那个跪着的妇女的面相咋样吗?”
原来,这个名叫李嗣的人,是精通面相之人,外界传言,他是麻衣神相的传人,对于面相这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大概在五岁左右的时候,李嗣便能通过观察别人面相看出对方到底有没有说谎,和对方短期之内有没有倒霉。
此时,李嗣在听到荣辉道长的话之后,便双眼一眯,只露出一条细缝,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仔细的看向李嗣的双眼的话,会发现,这眯成一条细缝的双眼,像是爆射出一道银白色的光芒一样。
李嗣眯着眼,看向远处跪在地上的妇女,只见他看了许久后,便将目光收了回来,用右手扣了扣鼻孔,对着荣辉道长回道:“老大,是的,此人的面相为正宗的‘三白眼’,说明此人到中年会有大难或者破财之象。”
“而且她的鼻子比较塌,这种人平时看起来比较包容人,性格温顺,不爱说话,但是这种人容易把情感闷在肚子里,常年累月容易走极端。”
“还有,那名妇女的印堂还有‘悬针纹’,叫做‘悬针破印’,说明内心有很多忧愁,得不到发泄,是苦劳之象,有悬针纹的人,性格顽固,缺乏妥协性,喜欢吹毛求疵,容易多疑,疑神疑鬼,争执后易有报复行为,个性偏激急躁,独断专行,一生容易大起大落,老年易孤独。”
就在李嗣说完之后,旁边的张科却出言打断了他的话:“这不对啊,这只是说了她的性格,而且就目前看起来,也并不能说明她是人贩子啊。”
李嗣偏过头,看了张科一眼,笑着说道:“是,张哥,但是我要比较嘛,你没看到旁边还靠着一个小女孩吗?”
张科先是看了人贩子的方向接着又转过头对着李嗣说道:“别人戴了口罩的,你看啥?你透视眼啊。”
李嗣嘿嘿一笑,摇了摇头回道:“那倒不是,不过那名小姑凉虽然戴了口罩,但是脸的上半部分确是露出来了,你没听过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听到这里的张科似乎明白了李嗣的意思,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拉长‘哦’了一声。
便听见李嗣继续说道:“我看那名小姑凉的上半部脸型来说,虽然我看牌子上写的小姑凉是白血病,但是我看她露出来的面相,虽然被人故意擦了很多泥灰,但是却能看出来,并非是有病恹之象。”
李嗣说到这里的时候,张科又打断了他的话:“你能看到牌子上的字?”
李嗣点了点头,而张科接着再次问道:“你视力是多少?一点零?”
荣辉道长听到这里,接过了张科的话,笑着说道:“哈哈,李嗣的视力应该是二点零,但是二点零并不是李嗣的极限,而是视力表的极限,对不对?李嗣。”
听到这里的李嗣也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回到刚刚的话题:“先不说小姑凉到底得病没有,就我看他的剑眉,凸起并平整的印堂,左右的耳朵,我目测小姑凉应该是在八岁到十二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人只需要看耳朵就行,仔细看,他的耳朵并无残缺,而且也并未有轮飞廓反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人拐走。”
“而且有句话说的好,八岁十八二十八,下至山根上至发,有无活计两头消,三十印堂莫带杀,看他露出来的额头,便能看到眉毛的情况,完全不像是苦难之人,所以,我断言,这个小女孩,不是这个妇女的女儿。”
荣辉道长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将一直看着李嗣的目光移到了张科身上,并同时对着张科说道:“好了,张科,你就在这里看着,我和李嗣去转转聊聊天,顺便上前去问问情况。”
张科连忙伸手拦住了准备朝着前方走去的荣辉道长,并对着他说道:“为啥我不能去?”
就在荣辉道长要说出原因的时候,旁边的李嗣笑着望着头说道:“你太高了,我看你都得仰着脖子,如果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怕是还没走到跟前,就被路人给堵着拍照了,而且你长得实在是。。。”
李嗣说到这里顿了顿,开始挠着脑袋似乎在想着词语,而旁边的荣辉道长连忙接过话说道:“正义!”
李嗣猛地一拍双手喊道:“对!就是,你长得太有正气了,别人搞不好会以为你是警察,而且你又不太懂细节上的东西,如果我们需要打手,到时候再叫你来,哈哈。”
张科听到这里,撇着嘴,皱着眉,一脸不悦的低头看着李嗣,但是他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见张科连忙挥着手对着李嗣说道:“滚滚滚!!!”接着又将视线放到了荣辉道长身上,对着他鞠了一个躬说道:“师父慢走。”
就这样,两人便一路来到了那名妇女跪着的地方。
荣辉道长一来到跟前便开始摸索起自己的裤兜,因为是夏天,身上又,没有背包,摸了半天,也只是从裤兜里摸出了手机。
就在荣辉道长摸出手机的时候,原本低着头的妇女缓缓从纸板后拿出了一个小一点的彩色纸板,荣辉道长定睛一看,发现正是收款二维码。
李嗣无语的看着妇女的动作,不由自主的对着妇女吐槽道:“我擦,这么先进吗?与时俱进啊。”
妇女并没有因为李嗣的这句话而露出任何不满的神情,而是面露难色对着面前的两人抱怨道:“老天不公啊,我们一家那么这么苦啊!家里丈夫死了,娃娃又得病,谢谢好心人了,谢谢,谢谢。”
而荣辉道长此时已经打开了手机,正用手机对着二维码的位置一扫。
“叮。”
在扫描之后,便见荣辉道长在手机上操作着什么,而此时,那名妇女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并且很快就转瞬即逝了。
“微信收款,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