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五百零四节 接班(2)

三个月,打通渭河漕运?

这看似很困难,实则也确实很困难。

但,还没有到完全无法完成目标的地步!

因为,这个工程用的,都是高阙、燕蓟之战以及之后从匈奴买回来的奴工!

这些人的总数已经高达了十余万!

有着这十余万可以随意消耗的劳工,郅都根本不需要劳民伤财,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结局很可能是,劳工的伤亡数字突破天际!

但这有什么关系?

这些劳工,刘彻的看法是,越早消耗掉越好。

因为,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这批劳工里,有数万人,都是大宛人、大夏人、康居人、月氏人。

他们的肤色、信仰、文化、习惯都与中国格格不入。

全部消耗掉,比留着他们更好。

至少,这样没有后患。

暂时来说,刘彻也没有做好融合一个血统、肤色与诸夏民族完全不同的人种的准备。

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因为,贸然融合一个肤色不同的人种,风险太大。

五胡乱华怎么来的?

刘彻可没有忘记。

毫无疑问,在没有排队枪毙的时代,在自己的本土,出现一个肤色、血统、文化和习惯完全不同的族群,可能会是一个大问题。

还是尽早消耗掉比较好。

这也符合皇帝的心态——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任何隐患和不确定的问题,都要消灭在萌芽中!

而晁错只要能够按时完成漕运运河工程,在渭河水道和大河水道之间凿开一条平稳安全快速的人工运河,凭借这个功勋,仿照惠帝时梧候故事,封晁错一个五百户或者八百户的列侯,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晁错当然也深知这一点。

不过,刘彻今天找晁错来,可不只是来安排他做接班人的。

更要让他决定自己的接班人。

晁错已经担任了八年多的御史大夫了!

在先帝时期,他就已经在这个位子上了。

如今,他将升迁为丞相,留下来的这个御史大夫之位,就成为了关键。

很显然,刘彻不可能让晁错安排一个他的人来担任御史大夫。

那样做,等于将国家的最高权力拱手让给晁错。

一旦丞相和御史大夫达成一致,以目前的汉室政治体制,在理论上来说,是可以架空皇帝,自行其是的。

历史上,王莽篡汉,就是将丞相、大司徒和御史大夫的位置全部用了自己人。

把皇权锁在了未央宫,最终得逞。

史载,曾经一手扶持起王莽的太皇太后王氏,到西汉灭亡的时候,居然连一个士兵也调动不了,只能拿和氏璧泄愤,将这块传国玉玺摔在地上,砸破了一个角。

如今,刘彻虽然自信,哪怕天下贵族官僚全反了。

他也可以靠着军队,掀翻棋局,再开一局游戏。

但,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刘彻看着晁错,直截了当的告诉他:“朕已经选好了下一任的御史大夫了!”

“桃候刘舍将接任爱卿的职位!”

毫无疑问,这是最终决定!

无论晁错是否服从,是否同意,这都不可更改!

而且,晁错也没有理由反对这个提议。

刘舍的资历,很老了!

早在先帝时期,他就已经有机会触及丞相之位。

当年,与张欧竞争丞相之位的人里就有刘舍。

不过,这些年来,刘舍渐渐沉迷于机械之道和器械之利,更爱上了掌握小钱钱,所以,也就不再去追求什么丞相了。

但,刘彻却不可能再让刘舍控制少府了。

少府卿到了必须轮换的时候了。

其他九卿,也是如此。

八年,一个轮回,所有职位,都必须轮换一次。

该退休退休,该卸任卸任。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晁错,当然不敢奢望法家能够同时控制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

那样的话,不仅仅满朝文武,都要暴走,儒家和黄老派,更是会跳起脚来,不惜一切代价阻拦这个结果。

甚至,晁错怀疑,若无周亚夫的推荐以及天子的认可。

他想当丞相?

做梦!

那些政敌,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拦他,儒家和黄老派也会拼命。

如今,有了周亚夫和天子的联合推荐,他想爬上丞相的宝座,其实也是非常艰难的。

儒家和黄老派,只要不傻,都会给他下绊子。

那些过去的政敌,也必定会无所不在的给他下刀子。

接下来三个月,明枪暗箭,都将伴随自己。

他避无可避,无法再避,只能迎难而上,顶着枪林弹雨,为法家开辟一条通向最高权力的道路!

话虽如此,但刘舍担任御史大夫,还是让晁错心里面很不舒服,非常不舒服!

因为,刘舍在过去八年,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墨家的代言人。

他在少府玩的那些把戏,哪一个不是在与墨家一唱一和?

正是因为刘舍的大开绿灯和偏袒,才让墨家发展迅速。

不然你以为,如今岐山原和其周围的那一大片墨家的墨社是怎么起来的?

没有少府的资源和人力物力,就墨家那小猫小狗三四百号人,怎么可能在区区八年之内就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不仅如此,墨家还全面渗透进了少府系统。

今天少府六丞,有五个与墨家关系密切。

少府名下八大系统,数千名大小官僚之中有六成对墨家态度亲近。

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少府卿刘舍带的好头?

让这样一个人担任御史大夫?这意味着墨家也可能借机渗透进御史大夫系统,从而在法家的基本盘里掺沙子。

但,晁错却无法反对,只能顿首,说道:“伏唯陛下圣裁,臣唯顿首而已……”

刘彻听着,也是好笑。

这些年来,儒法两派都发展的有些太过顺风顺水了。

儒家还好,刘彻时不时的要敲打敲打,让他们清醒清醒。

但法家就不同了,今日的法家,至少在政坛上,如日中天。

汉家三公九卿,一共十二个坑,法家占了其中四个!

这还不够,法家还把手伸进了军队,汉室将军校尉司马等高级将官里,法家或者倾向法家的占据了一半以上!

现在,就连武苑也落入了法家的程不识手里。

法家的气势可谓是攀升到了极点。

盛极必衰,这是物之自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可以预见,在这盛世之后,法家必将迎来一波低潮期。

所以,刘彻得为法家做点准备了。

“朕已经决定了,让廷尉卿转任少府卿!”刘彻对晁错交底,说道:“廷尉赵禹,朕很看好,有意将他培养为未来的三公!”

廷尉赵禹,在廷尉任上的政绩,可以说是在汉室历代廷尉之中,都是佼佼者。

更关键的是,赵禹还不贪不拿,不徇私,不枉法。

始终忠诚于法律,忠诚于国家。

这样的人,在当今这样的时代,实在太少了!

但赵禹有个致命缺点——他经济不行!

自出仕以来,他就一直是司法官,一直在与刑名打交道,缺乏基层履历,也缺乏具体的财政管理经验和经济意识。

这样的人,继续当他的廷尉,做他的纪委书记,当然是合格的。

但想更进一步,却是难于上青天。

以刘彻制定的汉室游戏规则,廷尉赵禹在廷尉职务上做了这么多年,必须换位了。

而除了少府之外,其他任何职务,对于他来说,都已经失去了锻炼价值。

唯有少府这个位置,适合他。

他也必须去少府这个情况复杂,各种势力相互交汇的职务上锻炼自己。

更重要的是——刘彻希望,在少府卿的位置上,能够让赵禹意识到,未来是技术和工程师的时代。

简单的来说,刘彻打算拉一次皮条。

让法家和墨家相一次亲。

能不能成,就要看双方对彼此的看法和互相之间的认知了。

“廷尉卿,朕则决定,让汲黯去担任……”刘彻笑眯眯的说道,这才是刘彻真正的安排给法家掺沙子和施加压力的人事任命。

汲黯,在过去十年,一直就是刘彻的影子和代表他意志的大秘。

他在兰台的工作,也是有目共睹的。

汲黯优点,不需要在去赘述了。

但缺点,却有不少。

首先,视野太狭窄了!

作为刘彻的亲信和绝对心腹,他在宫廷和兰台待的时间太长。

换句话说,就是严重脱离现实。

他的眼睛里,只有皇宫的花团锦簇以及那些各地的盛世报告和各种夸张数据。

他根本就看不到如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顽疾。

这样一个人,若是最终走上高位,那么,他肯定要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反正,刘彻翻遍历史,也找不出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生活在温室和纸醉金迷的上层社会,看不到社会问题的清贵士大夫在登上高位后,能有什么亮眼表现的?

基本上,这种人能不制造问题,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但汲黯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再下放到基层去了。

他已经是九卿了,再下放,除非是放到河南郡或者安东都护府去。

不然就是侮辱他了。

在汉室,这样的举动,很可能会让一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选择直接自杀。

而汲黯的另外一个问题,则在于,他太过于自信了。

自信这种事情,当他是刘彻的秘书兼任文案时,是优点,但要独当一面就是缺点了。

就像颜异吧,在刘彻身边时,真是千好万好。

然而,一朝下放,就错漏百出。

所以呢,刘彻已经决定,让颜异回来,继续干他的尚书郎了。

而将汲黯调任廷尉卿这个举动,则毫无疑问的向所有法家大臣昭示了一个真理——这个世界,能杀猪的,可不止你张屠夫。

法家应该牢记,在十几年前,在太宗时代,执掌司法大权,掌握法律真理的是黄老派的那一批杰出政治家。

廷尉张敞,廷尉张释之,御史大夫冯敬,御史大夫申屠嘉,御史大夫张相如……

这些人,可曾经星光璀璨,遮蔽了整整一个时代。

他们在任时,表现丝毫不逊色于今日的法家。

黄老派统治下的法律秩序,也并不比法家统治下的法律秩序差。

他们也曾经神圣而威严的捍卫着法律,并且不惜与君权正面交锋!

法家,不要以为人家现在衰落了,就看不起人家。

人家可还没有死透呢!

在事实上来说,在中国的诸子百家之中,除了法家,最适合出任司法官的就是黄老派了。

他们并不比法家差。

甚至对法律的尊严的维护决心上,要强于法家。

至少,法家不可能出一个张释之,当面告诉皇帝:法如是足也!

法家只会恭恭敬敬的膜拜君权,说道:唯陛下圣裁!

黄老派政治家和法家政治家,在法律上代表着两个极端。

一个严格执法,以法律为准绳,皇帝犯法,也敢喷。

而另外一个,一切以君权和上命为准绳。

皇帝说好,就是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任命一个黄老派出身的廷尉,比任命一个法家的廷尉要更好。

不过呢,这也要看时机。

你像前几年吧,刘彻玩平律和商税改革,那个时候廷尉要是黄老派的人,那就惨了。

对方十之**,大约要犟上了。

皇帝不把他怼服,他大约是不肯撒手的。

哪像法家这样好对付?

皇帝开口了,那就是金口玉言,是天条,哪怕自己不理解,也必定要执行。

而现在,汉室将进入一个平稳期和消化期。

以消化和适应新的时代,这个时候,当然要上一个坚持原则,敢于跟皇帝怼的黄老派廷尉。

当然了——这也是汲黯,与刘彻有默契,即使有问题,也可以沟通。

换一个人,刘彻大约也不会如此果断了。

“那尚书令,陛下属意何人?”晁错却是果断的听出了刘彻话外意犹未尽的东西,连忙问道。

刘彻听了,很满意!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丞相的嗅觉!

连这个问题都不能想到的丞相,要他何用?

刘彻要找的可是一个能为他分担压力和大部分具体事务的丞相,一头任劳任怨,同时可以快速解决大量问题的老黄牛,而不是一个指哪打哪,甚至一动不动的橡皮擦。

一个张欧这样的丞相已经很恶心了,再来一个,刘彻就要崩溃了!

刘彻于是满意的笑道:“大农丞商容,将为尚书令!”

商容,刘彻已经培养他差不多九年了。

这九年里,刘彻亲眼见证了他从青涩成长到现在。

如今,是时候让这位农家天才走上属于他的舞台了。

至此,新一届的大汉三公九卿的格局,也开始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