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天津桥。
南天津桥南头,董糟丘酒楼。
楼楼上,段七娘手下的美婢把笔、墨、纸都准备停当。
微服的李隆基、高力士与楼主董糟丘、来访者段七娘、李白好友元演、酒楼上的胡人堂倌福乐令以及白姬、绿姬等,都望着李白,看李白写诗。
李白看了一下纸,把纸推在一边,拿笔蘸墨,握笔在手,略一环视,然后对捧墨的美婢道:你捧着墨,跟着我。
美婢应道:“诺。”
李白指着楼中一排酒桌与凳子:“把这从墙前移开,便于行走。”
董糟丘大喜:“太白,你这是把这当诗墙了?”
李白笑望董糟丘:“怎么?乐坏了?”
董糟丘嘿嘿笑道:“我久有此心,只是不好意思提出。”
元演向董糟丘说:“我说老董,这个酒楼我也投资一半的。太白在此题诗,这诗墙,我得声明,我也当有一半的。”
董糟丘笑道:“好,好,这诗墙一半归你。你个元胡子,看不出,你还挺精的。”
元演笑:“你现在才知啊,我元演本就是参军,是军(精)人啊。”
说话之间,众人早把酒桌凳子移开,给李白腾出一面墙来。
李白说:“一面墙恐怕不够。我写到哪,你们就移到哪吧。”
众人越发奇了:这李十二,这诗得写多长啊?见李白如此吩咐,就对李白这首诗更为期待了。
在大家注目之下,李白挥笔在雪白的墙壁上写了起来:
赵
众人见一个字写出,马上念道:赵。
李白第二个字迅捷出现:客
众人连着念道:客
李白第三四五个字几乎是一气呵成:缦胡缨
众人马上念道:缦胡缨……
李白拿笔迅速在旁边美婢捧的墨钵里一蘸,然后在墙上续写道:吴钩霜雪明
众人随着李白写出的字,念出一行行的诗句来: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段七娘看着这行诗,美目里发出异彩,仿佛看到一个骑着白马、背着吴钩剑的侠者,快若流星一般向这里奔驰而至。
李隆基与高力士也看着墙上李白写出的诗句。
“十步杀一人”
这五个字一出,那笔墨俨然如刀光剑影在时空中明灭,一股肃杀寒气,令李隆基背上不由一紧,高力士双目中精光顿射,如同闪电一划而逝,似是接了李白隔空发出的一剑,这一剑挡下,高力士不由向后退了一步,以稳住脚步,心弦急震,如宫女之奏琵琶名曲《十面埋伏》,银甲划过,繁弦密奏,有暴风急雨,斜射而至,狂风乱舞杨柳,群雀惶急,在风中惊飞,叫声一片凄慌。
“千里不留行。”
李白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轻行急掠,远逸高飞,这是连笔狂草之书,当世精于此道的,有张伯高其人,现正任金吾长史之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众人念着李白写出的新的句子。
高力士轻轻在李隆基耳边重复着李白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李白这样写,不怕……”
李隆基目不转睛看着李白写诗,回应高力士道,“且先看下去。”
后面李白写出的诗句是: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隆基边看边说,“这李白,写着写着就要写到酒了!”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高力士看着李白写出的字,点头道:“侯嬴,朱亥,古之侠者也,倒也合诗的主题。”
李隆基心里道:哦,这是要写信陵君救赵故事啊。
他这样想着,只见李白果然写了信陵君带了朱亥到军营,在朱亥帮助下夺得军权,围魏救赵的故事——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而段七娘则一直追着李白的笔走,她看到李白写道: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她不觉深以为然的点头认可。她那认真点头的样子,仿佛就像听老师的教诲后,衷心认可,一定执行,把这十个字,誓言暗暗地发在心里面。
这时,只见李白写完了最后一行诗: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而随着李白最后一行诗写完,众人才赫然发现,大家被李白领着,目光追随书法墨迹,竟已转过了三座墙,这已是第一座墙,也已写完大半了。
李白至此,也长长地吐一口气,似乎直到现在,他才把这口气吐出来!这四座墙的诗句,是他一气呵成的!只是限于笔墨的原因,才写几个字蘸一下笔。若是笔上墨不干,估计他就一口气不停地纵笔挥写,直写至底。而那满壁诗句,如龙飞凤舞,烟云飘荡,坠石滚坡,古松偃卧,狼突豕奔,刀抹剑挑……铁骑齐发,军阵横云……
李隆基只听耳边高力士在轻语:这李白,胸中自有甲兵百万啊!
李隆基不语,但他心中也被李白的诗情点燃了年轻时的激情,热血救国,慷慨赴难,那时见大唐江山危在旦夕,又何尝惜身呢?“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当时自己想的,不也是如此吗?
这李白,想不到倒也有救国之丹心,愿与信陵君一起去纾国难,闯危垒,挥金槌,夺大军,宁愿一腔碧血,为国而洒!
难得啊,此志!此心。
正当李隆基心中波涛起伏之时,却听楼中一个女声,忽然曼声高唱起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原来这乐府诗作,本就是可作歌词,供乐府中的人演唱的。
李隆基见状,神色一动,轻声向高力士吩咐了一声。
高力士诧异地看了一眼李隆基,见李隆基没有改变的意思,马上悄然下楼而去。
等高力士取了羯鼓过来,却见墙上李白写的诗作,多了诗的名字:
侠客行
诗名后,更有短序记之:
余客洛,遇董糟丘丈,意气相投,为余筑天津桥头酒楼供饮。某日客趣作诗,其以羯鼓挝之以应乐府,并命题侠客,遂有此作。李白。
高力士读完这多出的几行字,不由暗暗点头,觉得这才真像是一幅写在墙上的书法杰作了!可惜不能带回去。
李隆基见高力士到来,接过高力士为他取来的羯鼓,将羯鼓向空中抛了一下,接住,举在手中,向场中诸人道:“既然李十二郎写出了诗歌,咱家也自然要说话算数,这就为十二郎击鼓唱一唱这首《侠客行》——这可是一首侠客之歌行啊!”
高力士见状,也跃然而起,附声道:“那咱家也凑趣,跳一段《侠客行》舞!”
随即,李隆基击羯鼓,连击羯鼓,边唱起《侠客行》来。
他这一唱,又不同于刚才段七娘所唱,另有一种慷慨激昂而带苍凉之感,如同来到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境中,有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由豪放的野犷风格。
而高力士随之起舞,合着羯鼓节拍,跳的是胡人之舞,足点配着鼓点,热烈而有力。
高力士这一跳舞,练武高手如段七娘、元演、李白,自然看出这高力士有着一身不凡的武艺在身,竟然是一个武林高手!
好在,李隆基这击鼓唱歌,高力士这一跳舞,就把大家的歌舞之兴给激起来了,段七娘与美婢先跟着起舞,却有意无意,把李白与李隆基高力士隔了开来。随之,董糟丘与元演也加入进来,唱歌,跳舞,仿佛大家都练过一样,盖这乐府一个曲调一起,大家都会唱的,而跟着曲调,大家自然也会跳的。这就有些像现在的蹦迪,跳迪斯科和跳街舞一般。
这一场歌舞不期而来,兴尽而散。
董糟丘见李隆基、高力士要走,连忙请教两位郎君高姓排行。
李隆基留名道:王十二。
而高力士则轻声报名:冯大。
李白在楼上目送这两个不速之客在楼下迅速隐入人群中离去。
而这董糟丘酒楼楼下,不知何时,竟多了一群人围观,足有六七十人之众,虽然都是便服,但也看出其中有一个群伙,在楼下站位各自有所讲究,散起时,也尽量做到悄无声息,不引人注目。
显然,这个群伙,是因这两个不速之客而来的。
李白望向这两位不速之客到了天津桥北,消失的方向,目中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