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书 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范一次

“王翁,新室的大忠臣田况,便是在京师仓以北不远处被击败,最终自尽而亡,殉了国。”

在华阴县京师仓下车换船时,第五伦拍着船栏,遥指北方如是说。

此言激得本来愣愣出神的王莽怒从心起,骂道:“只恨当初瞎了眼,不识忠奸。”

第五伦脸色厚如城墙,闻言反而大笑起来:“听王翁之意,吾乃乱世之奸雄乎?”

王莽冷笑:“然也,亦如荀子所言,听汝言则辞辩而无统,用汝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弄权欺世、窃取高位,是之谓奸人之雄也。”

“王翁骂我不学无术、不能顺汝心意,可以,但若论和齐百姓嘛……”第五伦摇头:“王翁与我之间,恐怕差了不少。”

言罢,第五伦只上了自己的御船,而王莽则乘后面的一艘,让少府宋弘“照拂”他。

他们乘船走的是水路,这条运河名叫“漕渠”,乃是汉武帝时所建,顾名思义,是为了关东漕运入京方便而修。自长安西南昆明池起,引渭水流经长安城北,切穿龙首原北麓东行,沿途接纳浐水、灞水,经鸿门、华阴京师仓入渭,长三百余里,此渠较蜿蜒曲折的渭水更加笔直,能使京师仓到长安的漕运从六天缩短为三天。

不仅便利运输,渠水还能灌溉新丰、华阴等地上万顷土地,让这儿成了继渭北、周原后,关中第三大的粮仓。如今关东战乱,漕运断绝,关中不但要自给自足,甚至还要供应军粮,此地就显得更加重要,御船向东航行时,但见两岸人家都在忙碌:如今是四月份,抽芽的粟苗需要照料锄草,麦子开始由青慢慢向黄变化,正是急需水的时候。

除却人工的提水外,自去年起,如雨后春笋般建遍关中的水力器械也修到了漕渠两岸,当然,上林苑和渭北少梁山的树木自然再遭到重创,连第五伦都自嘲说这是“饮鸩止渴”,但却不能不做。随着大量壮劳力东去输送粮秣,支援对南阳、兖豫的战争,大后方的劳力缺口,就得靠水力器械来补上。

宋弘方才也听到了王莽和第五伦的对话,此刻只道:“王翁还记得,始建国年间的丈量土地么?”

王莽颔首,当然记得,那是王莽上台后,意识到一切问题都是土地问题,兴致勃勃开搞的,弄清楚天下有多少田地,就能按照他设定的井田制,重新均分,如此则天下大定了……可十五年间,这桩事就始终没办成。

宋弘当时也参与了此事,叹道:“仅仅是漕渠旁土地,花费数年,一共上报土地一万一千顷,较汉武时,才多了一千顷。”

他告诉了王莽一个可悲的事实:“可实际上,武德元年,重新测量关中土地,却量得渠旁沃田,有一万七千顷!”

凭空多出来六千顷,当然不是十年间新开的,而是瞒报的。数字出入不算特别夸张,但这是关中京畿,天子脚下尚能如此隐瞒,其他州郡,报上来的田亩数字,与实际相差几倍甚至十倍,则是寻常事。

宋弘虽然主管少府,但对搜粟校尉任光管辖的田土也颇为清楚,说道:“如今度田量地只在关中进行,然渭北、右扶风均如此,实际田亩较新室时地方上报,往往多出小半。”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想当初,王莽想重测田地,结果惹得满朝反对,不得不将锅甩给主持此事的大臣,让他们下野。按照井田重分土地的计划,也从官府强制,变成了“呼吁良绅自觉进行”,结果可想而知。人家非但不肯分田,连田租都不想如数上缴,随便编个不算离谱的数字让官吏报上去,王莽却一点办法没有,上下利益捆绑,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能杀几个复汉的刘姓宗室,却动不了这群地头蛇。

连最起码的丈量都做不到,谈何均田?王莽别无他法,又不敢直接掀桌子,故而只能通过改革币制和五均六筦,试图掏空豪强,充盈国库,结果适得其反。

如今,当初死活没法丈量清楚的土地,在魏却轻而易举完成了,是关中豪强的觉悟变高了么?

那是自然,宋弘亲眼所见,觉悟低的关中豪强,都在第五伦创业初期,就在各种“通刘伯升、通绿林、通隗嚣”等罪名下,在一次次大清洗中被铲除殆尽,且家产还被魏军查抄,坞堡也被捣毁没收,渭北三十二家的冤魂,还飘在五陵上空呢。

因为类似的事干得太多,以至于彭宠管事的廷尉官署,被百姓戏称为“收地廷尉”,为此赫然造反的也有几家豪强,但因为没有外援,往往在谋划阶段就被镇压,顺便又兴起大案,连累了一批姻亲。

宋弘指着渠边连绵成片的大田,往往广近十顷二十顷,旁边则是庄园,过去那是豪强的私产,如今田边却插着官府的旗帜,代表被没收的土地,农夫埋头在里面耕作,田埂上则坐着戴草帽遮阳的屯田兵监督。

宋弘道:“这些大田,官府从获罪豪贵手中没收后,授予作战有功士卒,彼辈不必亲自下地,自有官府从流民中募佃农为其耕作,又专设农都尉管理,统筹引水灌溉等事宜。”

最终的收成被一分为三,佃农拿四成,作为小地主的士吏家中可分得三成,官府也拿三成,作为田租。

王莽时,面对瞒报摊牌的豪家,一成田租都收不上来,第五伦官府的税收效率无疑提高了不少。

除了没收授田外,关中剩下的田地,属于小自耕农的亦不多,要么是跟第五伦一起举事的五陵豪贵,他们不但保全家中宅地,甚至还有封户赏赐,是妥妥的既得利益者,暂时不会在度田这种小事上跟第五伦纠结。

此外还有“觉悟高”的豪强,则积极拥抱新官府,希望能让子弟混入军中朝中,面对带兵上门的度田官,也只能任他们在田间踱走。

如此一来,自汉武之后,瞒报了百多年的土地,就在大乱后的武力逼迫下得以厘清。虽然关中经历了大乱,人口锐减一成,但外部流民涌入,撂荒的土地立刻就被重新开垦。宋弘看过,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魏国在关中各郡收上来的田租,居然是新莽最好时的三倍!

这不比王莽没钱粮时临时加赋,最终只落到平头百姓身上强多了。

“有此粮源,这便是魏皇能源源不断,出兵河北、凉州、豫兖之缘由。”

宋弘不得不承认,虽然第五伦也有太过好战,用民力过度,将大批战俘充作农奴佃农的“不仁”问题,但这种应急的“战时经济”,确实维系住了频繁的战事。

第五伦通过改朝换代带来的混乱,依靠主要为猪突豨勇的穷苦士卒,趁机大肆收回土地,算是一举解决了根源,至少暂时看起来是这样。

王莽看在眼里,经历了跟着赤眉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后,他当然也知道,想要拿回土地,除了依靠暴力别无他法,第五伦的作为,与他在南阳时的做派,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老王依然不松口,只冷笑道:“第五伦虽得田亩,却不均分于民,反效仿暴秦军功名田宅制,小心他也闹得二世而亡!”

……

船到新丰鸿门停下时,第五伦听说了王莽对自己的评价,不由莞尔。

“二世而亡,总比一世而亡要好啊。”

第五伦还认真地在王莽面前算起一笔账:“若从秦始皇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算起,到汉高入咸阳,子婴降亡为止,刚好十五年。”

“而新室自始建国元年,到地皇四年为止,也是十五年而亡。”

“王翁虽常欲剧秦而美新,欲让新朝成为秦之反面,但这国祚,倒是颇为相同,而天下人也常以秦、新并列,视为闰统暴政,王翁笑秦?那岂不是百步笑五十步么?”

老王莽气得说不出话,只道:“还不是除了汝等赵高、章邯之辈!”

第五伦却话音一转:“不过,王翁有一点比秦二世强,亡国之际,虽然出了不少‘章邯’,但好歹有几个忠臣。”

言罢,他目光凝视前方,一个车队也正往鸿门驶来,规模不小,举着哀旗,驷马大车拉着沉重的梓木棺椁,更有玄甲士卒百余名,列阵护送于左右,此时冷雨飘飞,让士兵铁鞮瞀顶上的赤缨化为暗红,犹如凝血。

第五伦就这样冒着雨,静静地看着那棺椁靠近。

王莽初时诧异,还以为这是第五伦麾下哪个大将战死在外了,看这来的方向,应是南,莫非是那个“平南将军”岑彭?他顿时心中一喜,南阳是王莽呕心沥血改制的地方,虽然赤眉主力葬送在河济,但当地亦有几万残余,或许是他们有了土地的羁绊后,大败岑彭?

但很快,他这念想就被打破了,因为他看到,第五伦竟吊服而加麻,看那规格,应该是葬礼五服中的第二等“齐衰”没错,带群臣对着棺椁下拜。

更有礼官高呼起来:“恭迎帝师严公伯石魂归于京!”

王莽顿时一震,身子都快站不稳了,原来这运回来的,竟是严尤的骸骨!

他也是直到近两年才知道,当第五伦起兵、昆阳大败,新朝沦亡之际,除了王邑外,只有两个人将新朝的旗帜打到了最后,一个是被第五伦在少梁山击败的田况,另一人,则是受困于宛城,得知新亡后,自尽而死的严尤。

而今,随着赤眉崩溃,平南将军岑彭奉第五伦之命,在新野阴氏等当地豪强的协助下,进入南阳,攻克宛城。接着,岑彭找到了当年由他埋在城郊的严尤坟冢,将早已腐朽的骨骇,一点点放入梓棺,迁于关中。

第五伦亲自上前,轻扶着做过自己媒人,又传授兵法不曾藏私的严尤棺椁,神色哀伤,对亡师轻声说了几句话后,让他们汇入御驾车队,一并回京,第五伦要将严尤,葬在挑选好的墓地中。

王莽神色亦颇为复杂,严尤是他的同学,二人年轻时共读于长安敦学坊。他也早早发现了严尤的能力,在掌权后大胆任用,让他做到了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的大司马,平定高句丽。

只是后期随着王莽在制定兵略时越发偏执,严尤屡屡劝诫不听,渐渐疏远,但严尤还是为新朝战到了最后一刻。

第五伦麻衣过于王莽身边,或许是受此影响,看他的眼神冰冷了许多。

“严伯石无负于王翁。”

“而王翁,自觉是否负了严伯石呢?”

第五伦确实很知道王莽的痛处,这句话仿佛踩到了王莽的尾巴,疼得他立刻反唇相讥:“小儿曹,当初伯石被困宛城,予正要发大兵救之,若非汝在鸿门发难,伯石也不至于受困危城,予对不住他,难道汝对得起伯石栽培教诲?”

第五伦仰天而叹:“未能救得先师,不能让严公亲眼看到这鸿门魏军之威,看着我以他所教兵权谋之术,横扫天下,乃我终身之憾。”

“但那是无可奈何,因为纵我当初率众抵达宛城,恐怕亦要败亡。”

“未战先怯?”王莽顿时来劲了,瞪着第五伦道:“小儿曹谋逆有胆,平贼无方?”

第五伦却顺着话反将他一军:“不错,在王翁麾下,就算对手只是绿林、赤眉这些乌合之众,休说是我与严伯石,哪怕是孙、吴、白起重生,也赢不了!”

“兵法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其一曰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在王翁治下,民众日夜深恨新室,宁投赤眉绿林,宁可怀念汉家,纵侥幸以兵法胜于一时,也必将失败!”

“新军遇赤眉,有成昌之败,再战绿林,则有昆阳之覆,三十万人,居然被刘秀三千兵冲垮,滑天下之大稽。”

而反了王翁之后呢?”第五伦指着在鸿门列阵以迎严尤棺椁的士兵们:“我麾下主力,本是昔日新军猪突豨勇整编,然与绿林战,则灭刘伯升于渭水,破贼众于潼关;逢赤眉,更有河济赫赫之胜,樊崇就擒。”

同样的兵,在王莽手里费拉不堪,在他手下屡建战功,高下立判啊。

怼得王莽无言以对后,第五伦摆摆手:“我也不屑于与王翁相比,不说这些了。”

“但要论王翁的罪过,除了滥改钱币,五均六筦,坐视大河泛滥外,还有一项,那便是穷兵黩武!”

“放着国内乱相不治,却四处出兵,三伐句町无功,五击匈奴不胜,开边衅于西海,陷中原之师于西域龟兹,除了吾师严公平定了高句丽,竟是四面起火,丧师十数万,不曾有一胜,拖垮了益州,又让并州边陲烽烟四起。严公屡屡劝诫而不听,私下对我说,不明白王翁究竟作何想?”

“今日当着先师棺椁的面,我就问个明白。”

第五伦道:“王翁为何要对出兵四夷,难道真是只为了求得彼辈一时臣服,接受降爵,尊汝为正统皇帝?”

换了往常,王莽自是不屑回答第五伦的审问,但今日面对严尤棺椁,他动了动喉结,还是道出了自己多年藏在心里,不能轻易为人道之的事,因为那不符合儒家传统道义。

他抬起头,凝望着远方,喃喃道:

“当时予看了汉武时所制舆图,心想……既然中原有余于民而不足于地,人满为患,兼并不息,而四夷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何不令募多余之民出征,取地于四方?再加以拓殖,最终以夏变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