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这些检查你采过?都知道装到什么管子里?”韦大宝也不兜圈子,直接问道。
“背过。”李琼一边快步走,一边回答道。
背……
韦大宝又听到了这个词。
“你们连这个都背?”韦大宝的疑问脱口而出。
临床上讲的是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医生说什么,护士做什么就可以了,还有什么要背的。
李琼脸上闪过一丝怪异的表情,她看了韦大宝一眼,说道,“韦医生,我们刚刚考核完,1763项检查我没有一样错的。”
韦大宝咂舌。
“怎么这么多检查?”
“必须要都背下来,要不然谁知道吴老师什么时候需要采哪种奇怪的检查。”李琼急匆匆的一边走一边说,看那样子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
“要背这么多!”韦大宝感叹。
“比如说吧,金黄色帽的是惰性分离胶促凝管,常用于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pcr 及激素水平等检测。
因其稳定性而备受推崇,其是在促凝管的基础上添加了起隔离作用的惰性分离胶。
这种分离胶在离心后可将血液中液体血清成分和固体红细胞成分彻底分离并完全积聚在试管中央形成屏障,并且 48 小时内保持稳定。需要注意的是采血后要立即颠倒混匀,静置 30 分钟离心。”
李琼顺口就来,脆生生的,一个字都不错。韦大宝甚至怀疑李琼连标点符号都能背下来。
“橘红色帽的是促凝管……韦医生,不好意思,我得抓紧时间回去,最快速度把结果回报给吴老师。”李琼来到门口,肩上背着急诊急救箱,双手放在身前,以标准礼仪微微躬身,说道,“不好意思了。”
“你忙,你忙。”韦大宝看着李琼的背影消失,嘴里发苦。
他还以为只有自己这么拼命的背书,已经算是出类拔萃,可万万没想到剑协医院里“随便”出来个护士都这么干练。
挣钱的时候的确高兴,但必须要付出极大的辛苦。韦大宝意识到去了剑协医院,也只是个开始,而不可能躺平养老。
他心中迷茫,回忆着李琼的飒爽,韦大宝最后轻轻叹了口气。
刚要转身,一台车开进中医院的院子里,马修德像是皮球一样“滚”出来。
“韦医生,你在啊。”
“马院,你来了。”韦大宝和马修德打了个招呼? “是送青蒿素的么?”
“是啊? 只有省城有,我怕耽误事? 抓紧时间送过来。”
“不着急? 血样才送走。”
“知道不着急。”马修德笑眯眯的说道,“吴老师说话的时候语速没那么严厉? 患者的情况应该可控。”
韦大宝心里暗自骂了一句。
剑协医院都是些什么怪物,护士不像是护士? 干练的让人发指;而这个马院? 竟然能从吴科长说话的口气判断病情。马院长也算是人老成精,真是佩服佩服。
“韦医生,又是您诊断的患者?”马修德满脸笑意的问道。
“不是。”说起这事儿,韦大宝就有些沮丧? “是吴科长下午义诊的时候遇到患者家属咨询? 我没看出来。”
“疟疾么,咱们东北很少见,不碍事。”马修德瞬间猜到了实际情况,安慰道,“南方叫打摆子? 多少年没爆发过了。”
“咦?你也知道?”
“我从前是医务处长,接触过几例疟疾患者的诊断、治疗? 所以有印象。”马修德拿着青蒿素,一边走一边和韦大宝闲聊。
他可要比李琼和善多了? 在李琼的眼里只有吴老师的医嘱,而马修德在不耽误治疗的前提下有意无意的拉进与韦大宝之间的距离。
“我听吴老师说? 您要调去新建的特需病房?”马修德笑道? “那面都是些奇奇怪怪的患者? 但是活很轻松。”
“奇怪?都有什么患者?”
“有个老爷子,吴老师准备敲掉一颗牙来修复眼睛。”马院长笑道。
“……”韦大宝心中悲伤逆流成河。
还以为自己很厉害了,没想到自己要去管理的竟然是这种古怪患者。
敲掉一颗牙来看东西,这是说梦话呢?
“没事,患者的情况很好,没有特殊处置。韦医生,别担心。”马修德笑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吴老师,很简单。”
“哦。”韦大宝情绪略有些沮丧,无奈的哦了一声。
来到病房,马修德和吴冕打了个招呼。
“等会吧,患者情况还算是稳定。”吴冕道,“孙女士,您爱人的情况要等化验检查结果,确定后就可以用青蒿素了。”
孙雪松有些迷茫的看着吴冕,这面一路折腾,她甚至根本不知道都在折腾什么。
化验检查的时间比较长,足足等了1个小时,吴冕接到电话,血清中发现疟原虫。
而马修德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了院外带药的问题。
虽然青蒿素是专门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吴冕也是专业的医生,但毕竟八井子中医院和剑协医院不算一家,还有些手续要走。
想治病救人,要不是火烧眉毛,最好还是在流程中走。虽说这样大家都麻烦了一点,可一旦出事也好解释。
蒿甲醚 80mg每天两次肌肉注射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每天一次口服。吴冕下了遗嘱,叮嘱孙雪松记住口服药物得剂量。
都忙完,吴冕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患者是常见的脑型疟疾,而不是凶险的超高热型疟疾,可谁都不敢保证转型。
用了药,吴冕也不再担心。
见吴老师表情轻松下来,马修德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笑呵呵的凑上去。
“说起这药,可以说是相当巧合。”吴冕笑着说道。
“吴老师,您这话怎么讲?”马修德问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吴冕道,“屠呦呦老师的呦呦二字,来自《诗经·小雅》。却没想到多年以后,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竟然活人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