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之军师崛起 第五七二节 天下有多大

白晖讲的意思很明显,更大的利益摆在面前,自然没有人在秦国抢白起、白晖两兄弟碗里的肉。

白起点了点头:“恩,在理。当真有那么大吗?”

“何止是大。只要咱们航海术再提高数倍……”

白起看白晖停下了,盯着白晖在等。

可过了好一会白晖也没有再说什么,白起等不急问道:“提高数倍,会如何?”

“兄长,可有想过这么大的……的大虾。无比的美味!”白晖用手比划了一个一尺多长的长度。

白起一口酒给喷了出来,指着白晖好一会,硬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哈哈哈!

白起咳了两声之后,爽朗的大笑起来。

白晖在一旁也是面带微笑的陪着。

白起笑够了之后,突然变的很严肃:“这天下,有多大?”

白晖没回答,只是捧着酒杯默默的喝着酒。

就这么沉默了一会,白起再问:“难道不可说?”

“许多事情,其实已经有人在怀疑,我为什么知道那么多。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过了倭岛,我了解的比倭岛上的倭奴还清楚。”

白晖给了白起一个借口。

当然,这仅仅只是借口。

白起摇了摇头:“无所谓,只有王上、太后相信我们兄弟,其余的人为兄不在乎。”

“那一天,就是秦楚大战的时候,我死了。”

白晖这么说,白起也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因为当时有医官说过,白晖伤到的头,可能活不过来了。

然后白起没有放弃,几天之后白晖醒了。

白晖醒了之后,性情大变。

这一点,普通的军士、医官是看不出来的。但白起却非常的清楚,确实是性情大变。

好在,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病例出来,白起倒没有想别的。

白晖又说道:“然后我又活了,活了半世,又回来了。”

“半世?”

“恩,我知道许多事,甚至知道我们兄弟的结局。”

“结局?”

白晖点了点头,没让白起再问,径直说道:“我就死在秦楚之战的战场上,伤重不治。兄长则在长平之战后,一战杀了赵军四十五万人。”

“四,四十五万。”白起没办法冷静了,因为白晖说的意思他懂,这是白晖见到了未来发生的事情。

白晖继续说道:“这一战之后,兄长在数千年以后都被人称为……人屠。兄长前前后后,征战六国,杀敌有说一百二十万,还有说一百八十万。但长平之战,兄长杀俘,一半的赵军俘虏!”

说到这里之后,白晖没再说下去。

白起闭着眼睛想了足足一刻钟后,摇了摇头:“不可能,为兄作不出杀俘的事情。”

“若秦国需要呢?”

白晖一句反问,白起无话可接。

白起对秦国的忠诚,天地可鉴。

看白起不说话,白晖说道:“这个天下,很大。这个天下长有八万里,中间一年终夏、南北极地一年终冬。大海占天下百分之七十一,陆地战百分之二十九。陆地面积大约有几万个关中平原那么大。”

八万里这个数据,惊到白起了。

几万个关中平原那么大,依白起在想,行军打仗估计能走几年都未必能够走得到敌军的城池。

“坐船走完八万里,不可能不停船休息,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恩!”白起默默的点了点头后问道:“那么,敌人呢?”

“要怎么看是敌人,若是我们诸夏交好,可以是友。但今日的友未必就不是明日的敌。换句话说,今日的奴,有一天或许就想屠杀我诸夏万民。是敌是友,我分不清。兄长若想战,我们兄弟有生之年,可以打遍我们能走到的每一地土地。兄长若不想战了,你我兄弟便归隐田园。这朝堂,留不得。”

“朝堂,确实留不得。”

白起是军人,也明白朝堂之上的恶斗有多可怕。

历代有无数名士、名将最终功成身就,却死在朝堂之上,或是客死异乡。

白起问白晖:“越国公主为你建的宅子,你可知?”

“当然,不过对倭岛没兴趣。若让我选一地,我会选淡马锡。至少在几百几千年之后,那里是叫这个名字。那里是大海的一处咽喉,兄长对赵国的战争拖一拖,等我控制了淡马锡。”

白起沉默了。

作为秦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利益去影响过秦国的战局。

可这一次,白起内心多少有些犹豫。

连宣太后都在提醒白晖,要考虑考虑卸磨杀驴的事情,所以白起也不介意让白晖准备一条退路。

依两兄弟现在的威望,肯定会有人愿意一同离开。

而且以白晖之才。

相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创造一片繁华。

“你说,接下来当如何?”

“打还是要打的。廉颇不想打,我们挑起一些小战事,让赵奢与乐毅去打,顺便让廉颇感受一下,打仗有多么不合算。然后秦国全面展开与赵国的合作,让赵国的大量劳动力为秦国制作人力密集作坊的产品。秦国卖军械、奴隶,甚至是铁器给赵国。”

“好,依你之言,我会安排在边境让秦赵打上几架。”

白起说的是打架,不是打仗。

只是边境冲突罢了,算不上是战争。

此时再说洛邑。

秦王又泡在文件堆里。

之前各种文书、卷宗堆成山,那是竹简,竹简一卷才能写几个字。现在呢,比之前的少不了多少,而且用的是纸本。

给秦王的递上来的,都是用精制带漆的木板,然后中间夹着公文。

带木板的,可以保证纸面平整。

竹简换成纸。

从体积上竟然没少太多,这个时代的秦王比起真实历史上的秦王,更勤奋。

魏冉到了。

魏冉是从咸阳过来的,特别带着十数位重臣前来。

这些重臣并非前来参与秦、赵之间战争的事情,而是为了天子寿宴之事,以及宣太后提及的统一度量衡的大事而来。

魏冉来到秦王书房,看到书桌旁摆着一碗海参汤,先是吩咐侍从去换一碗热的过来,然后才坐在秦王身旁。

秦王没抬头,他正在翻阅着手上的公文。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