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之军师崛起 第六五二节 狂战

只需要二百人,事实上无论是自己这边,或是白平那边,任何一边攻击就足以让西糜城胆寒,根本就不需要两边同时夹击。

蒙骜看着身边的人入城,去接管城池,自己则往那船走去。

船仓内,蒙骜见到那可怕的东西。

七尺长,后端有九寸粗,前端七寸,孔有五寸左右。然后是实心的铁球,以及不知道是什么的黑色粉沫。

“可问吗?”

蒙骜先问了一句百将,这算不算秦军机密。

那百将看了一眼蒙骜身边的人,然后回答道:“百将、五级爵以下不可知。”

蒙骜也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亲卫,基本上都在五级爵以上后,点了点头。

那百将这才说道:“这叫神火将军炮,将铁球或是铜球用比箭还快的速度射出,开山破石不在话下。也可以换成小珠炮,一但开炮面前二十丈内,十丈宽无数是什么都会被击碎。”

蒙骜摸了摸还在发烫的炮身,感慨了一句:“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可怕之利器。”

百将回答:“十年前,当大秦定下十年不攻之时,便有了神火卫的计划。三年前此炮已成,今天还有更大的神威大将军炮,以及海船用射程更远,炮弹小一些的。”

“还有,今日起,此炮便不再是机密。”

不再是机密。

这话蒙骜懂了,大秦是到了震慑天下之时。

只是,武安君不知此炮吗?有如此神威利器,还需要下血战令?

白起什么不知道,只是血战令有着特殊的意义。

血战令,对于秦军来说,就是一道鼓舞士气的命令,已经九年没有大规模战争,秦军的刀似乎已经钝了,秦军的血还能不能燃烧。

这些担心是必须的,那怕是多余的担心。

攻城、攻城、再攻城。

白平疯了,象野狼一样的疯狂,一日夜狂进二百里,但凡是遇到城池就先轰他一轮,然后辎重兵人抬、车拉、马驮的往下一个城池而去。

白平的疯狂深深的刺激了蒙骜部。

西糜城内的巷战才刚结束,依秦军以往的作法,肯定是要休整至少三天,蒙骜中军大帐外,别说是百将的级别,就是什长都跑过来请战。

“打吧,打吧。叫他们去打,以千人为一营,小城三营、大城七营,去打吧。”蒙骜看着地图无奈的摆了摆手。

什么战术,什么战略,在绝对的力量之前,只有碾压。

火炮轰城,就针对城门来上三炮五炮的基本上就解决了大问题,对于没有护城河的小城来说,失去城门也基本上等于失去了城池。

面对秦军重甲突击步兵,十倍的兵力都挡不住秦军突破城门。

箭射在甲上会滑开,剑砍在甲上剑会断,长矛什么与木柴一样的无用,下三路有重盾护着。

当真遇到强军,一只又一只的坛子扔了过去,火光炸开了一切。

项汕部。

项汕带着楚军十八万精锐,这是楚国眼下能调集到的真正精锐战力的五分之三了。

西糜城不能丢,这是项汕脑海之中唯一的念头。

项汕此时正在大船上,从郢都到西糜城只需要急行一天半的时间,可当项汕行走了一天之后,遇上了逆流而上从西糜城逃出来的项燕部。

项燕满脸的血污,狼狈不堪。

就在项汕准备询问战况的时候,岸边两只骑队背上插着红旗的信使吸引了项汕的注意力。

“来人,拦下军情信使。”

送加急军报的信使见到项汕后,开口说道:“将军,一日夜时间,秦军横扫西糜周边三百里,近半的城池闻风而降。”

另一人上船晚了一点,见到项汕之后扑到项汕近前:“将军,就速回军,前面是陷进,秦军拥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利器,巨响之后城墙破碎,船只变成碎木。”

“什么?”

项汕大惊。

此时,北岸。火光冲天,两只大旗被竖立在足有五丈高的旗杆上,一只写着秦,一只写着白。

没等项汕回过神来,南岸,蒙字大旗与秦军大旗竖立。

“传令,回军。”项汕知道,再往下游走必是死路。

逆流而上,速度是顺流的五分之一,加上桨也不会达到一半的速度,项汕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郢都。

三天。

在白起血战令之下,司马错已经不管沿江的一切城池,带精锐三万不顾一切的往郢都突击。

魏冉虽然晚了一步,可两万精锐也距离郢都只有一天的日程。

至于背后,管他呢。

西糜城。

让所有人都非常意外的是,白晖竟然到了。

白晖不仅亲自到了西糜,还带上了斗复与毕仪二人。

没有事先派人通告,也没有先行部队,轻骑快马总共不过一千人骑,顺着大江沿岸而上,一直从金陵来到了西糜。

西糜城下,白晖拉住马头:“斗将军。”

“大河君,末将在。”斗复上前。

白晖一指西糜城:“根据战报,这城打下来没几天时间,本君随你一同前来,你亲自入城去看吧。”

“诺!”斗复没客气,立即带着自己身边的人飞马入城。

白晖之前说过,秦对天下为一家,秦只是代天一统天下,并非秦统一天下,诸夏本一家。

白晖让斗复亲眼去看。

斗复入城,见到的第一幕便是蒙骜曾经见过的。

差别则是,这里还是有好贵族的。

先一个贵族被皮鞭打的不成人形,是扔进了板车被拉走的,而这一位则是被人扶着上了高台。

台下,数以千计的红色小牌举了起来。

几位老者上前,拿出了一块有着上百个手印的布片:“报上官,昭禄一家为善,这是五十里十三村五十岁以上落的手印,愿为其作证。”

书吏开始记录,同时问道:“好在何处?”

“修桥四座,前年收成不好,免息借粮三千石。办了学社,让周边村子的孩童与其孙辈一起读书,每年只有一束米……”

有人实证,这位是好贵族。

当下一块良善之家的银牌由木架托着交给了昭姓家长,书吏说道:“依诸夏新律,良善之家首得免税两年,而后每年依银牌之家税减一成半,老先生若对这个评级有疑惑,可向郡守府申请重新评定,想来郡守会很快到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