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德芸大师兄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八大改行(2)

时隔多年,萧飞有一次体会到了当年德芸社第一次去天津商演时,被迫登台救场的感觉。

当时为了拖时间,他在说单口之前,不得不将相声的十二门功课挨个展示了一遍,为此,还得罪了不少相声门的同行。

现在为了给师父于清争取时间醒酒,萧飞也只能使出了浑身解数,尽可能将这个段子的时间拉长,可是,还得保证节目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

「没办法啊,这就是外行啊,你又不是干这一行的,能不闹笑话嘛,那个时候改行的艺人可多了。」

李京问道:「还有谁啊?」

「比如说,还有一位唱十不闲莲花落的,艺名叫抓髻赵的,您听说过吗?」

「哟,这可是个好角儿啊,咱们德芸社演出相声大会,开场必唱十不闲。」

「那可不嘛,开场必先唱发四喜,福禄寿喜,常听德芸社的您肯定都听过。」

李京捧道:「那你先给我们唱唱这十不闲莲花落的发四喜呗。」

「那好,我学一小段儿啊。」

萧飞把折扇横放在手上,右手一指,开口便唱。

「福字儿添来喜冲冲,福缘善庆降瑞平。福如东海长流水,恨福来迟身穿大红……」

「豆豆起豆起豆呛!」

观众们跟着一起喊了出来。

萧飞也笑了,朝着台下一指:「您听,这都是咱们德芸社的老观众了。」

李京也同样跟着笑:「没错,全都听会了。」

本来只唱一段就可以了,但是为了尽可能的拖时间,萧飞也只能接着往下唱。

「寿星秉寿万寿无疆,寿桃寿面摆在中央。寿比南山高万丈,彭祖爷寿高永安康……」

「豆豆起豆起豆呛!」

一直将福禄寿喜四番全都唱完,观众们爱听,倒也没有谁发现有任何的不妥。

「多好的角儿啊,不让唱了,没辙啊,挤兑的推个车出去卖切糕。」

「他会吗?」

「他哪会啊,推个车出来,站在街边儿发傻,一琢磨得吆喝啊!」

「是啊!」

萧飞又把扇子拿了起来:「他不会啊!攥着这把刀琢磨了半天,这要是不出声也没人过来啊!」

「多新鲜啊,人家知道他是干嘛的啊!」

「实在不行我唱几句吧,拿着发四喜这腔儿,唱卖年糕的词,站在这儿,一举手里这把刀,那什么,我吆喝吆喝啊!」

「怎么吆喝的?」

「我这切糕面儿真粘呐,枣儿不甜您别给钱呐,诸君吃了我的切糕去啊,愿诸位富贵荣华万万年呐!豆豆起豆起豆呛!再看这切糕!」

「怎么样?」

「都成拨鱼儿了。」

李京又是连连甩手:「嗐,你死乞白赖剁它干嘛啊!」

「全都剁烂了!」

第二番结束,上场门这边……

还是没有反应,那也只能继续了。

「这是光绪皇帝驾崩,再后来,没有皇帝了,袁.世.凯当大总.统,更要命了!」

「怎么呢?」

「袁世凯有一位大公子,叫袁克定!」

萧飞说着,还朝李京看了过去。

哈哈哈哈……

台下的观众顿时一阵哄笑。

去年的《建党伟业》里面,正是李京演了那位袁家的大公子,萧飞也是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才知道的。

「说袁克定,你看***什么啊!」

萧飞也不理李京,接着说道:「这位大公子那个坏啊,他过生日,所有的艺人

都得上他家里去,给他贺寿,其实他也不是真过生日。」

「怎么呢?」

「一个月过七八回,他是拿这个当买卖干,借着机会敛财。」

「就为了收钱!」

「这不,过些日子又到了,8月1号,早早的就给我们信儿了,谁都不许不来。」

说到最后,萧飞又学起了李京说话的腔调儿。

「玩去,还是说我啊!」

哈哈哈哈……

了解李京的观众都知道,他的生日就是在8月1号这天,显然,萧飞是在拿他砸挂呢。

「开个玩笑,李京老师只是在戏里演了袁克定,他可不是真的啊!」

「多新鲜啊!」

「不过俩人的人性……」

李京把扇子抢了过去,在桌子上敲了一下:「想好了再说。」

萧飞下意识的往旁边挪了一步:「咱们还是接着说袁克定吧。」

认怂也认得这么清新脱俗。

「接着说你的!」

「这一天,袁大公子又过生日,京津冀这些个艺人们全都来了,给大公子贺寿,其中有一位演员,把大公子给惹恼了。」

「谁啊?」

「唱河北梆子的演员,王庆林王先生,艺名叫银达子。」

「没错!」

「多好的角儿啊!那个嗓子是本宫音背宫音相结合,也就是真假嗓相结合,唱的好听,人家有几出戏特别有名,像铡美案,打金枝,还有结义廉明,人家王先生唱出来,好听。」

李京一听,就知道萧飞为了拖时间又要学:「你给唱两句。」

「学两句啊!」

萧飞说着稍微稳了稳。

「这两个小娃娃呆头呆脑,看起来,年轻的人呐,做事不牢,背地里把孤独一声高叫,宋大爷,袍锦绣……藏有钢刀。」

这一声高腔儿,又引得现场观众齐声叫好。

上场门这边的郭德强更是连连称赞,萧飞为什么不是他徒弟的这个梗,只一会儿的工夫,不知道被他念叨了多少遍。

「好……」

李京也不禁挑起了大拇哥。

「多好的角儿啊,没办法,被困在京城,回不去了,家是天津市武清县王庆坨的人,也回不了家,没办法,在京城找了这么一间小房,先住下了,屋里边连火都没有。」

李京听着也嘬牙花子:「哎呀,太惨了。」

「把人冻得裹着被子筛糠,鼻涕直流,怎么办呢?得活着啊,得吃饭啊!不让唱了,做点儿小买卖吧!」

「卖什么呢?」

「卖小金鱼儿!正好是春节前后,这个时候的小金鱼儿叫冻秧子,屋里没火暖着,活着都费劲。」

「没错!」

「早晨起来,端着盆出门,王先生往盆里一瞧。」

「怎么样?」

「这两条小金鱼都快不动弹了。」

「冻得啊!」

「王先生心里难过啊,一难过,他想起这唱来了。」

「要唱!」

「张嘴唱了几句梆子。」

「您再给学学!」

「唉……」

萧飞先叹了口气,满脸的苦楚。

「这两个小金鱼呆头呆脑,看起来天很冷啊活命难逃,手端盆,不由人珠泪双流……咣……」

李京被吓了一跳:「哪来一锣啊?」

「把盆扔地沟里了。」

「嗐!多受罪!」

已经三番了,我这里最多也只能八番,再多可就不像话了

啊!

萧飞朝着上场门那边又看了一眼,顿时心里稍微稳当了一点儿。

于清终于出现了,虽然还坐着,但至少不像刚送来的时候那样,连坐着都东倒西歪的,这会儿睁着眼睛,虽然脸色看上去还有点儿苍白,但总算是清醒了。

心中大定,萧飞也稍微加快了一点儿节奏。

他这一场是替的岳芸龙和孙月,但后面的节目不能再乱了,否则的话,一旦观众有意见的话,到时候没法收场。

「再后来到了1932年,张宗昌在京城给他母亲做寿,又出了这么一回事儿。」

「什么事儿啊?」

「也是请了好些艺人来唱戏,张宗昌问老太太,娘啊,您想听熟么啊?」

萧飞说着说着,还学起了山东倒口。

「听什么啊?」

「老太太说,我就想听梆子。」

「哦!喜欢听梆子。」

「她好听山东梆子,可京城上哪找去啊?赶巧了,有一个唱河南梆子的戏班在京城演出,把演员都给找来了,一开唱,老太太翻车了。」

「听出不对了。」

「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怎么一点山东味儿都没有呢?」

「对啊!人家是河南梆子。」

「把他们唱戏的花褂子都拔下来,把人都轰出去吧!」

「嗬!这老太太还财迷。」

「行头都留下了,演员们是沦落街头,其中有一位唱花脸的演员,叫八里瓮,唱起来粗矿有力,让你听完之后一身汗,跟蒸桑拿似的。」

「至于嘛?」

「您比方说,包公见国太有几句唱,唱出来好听。」

「您给学学!」

「我唱两句啊!满朝满将排呀排起队,金瓜钺斧耀光辉,来是来为的那陈世美,这一回不同那一会,下陈州我铡过四国舅,回朝来又铡赵王妃,见国太我使一个那骆驼跪哎……」

「好……」

观众们也是服了,以前就觉得萧飞会的已经够多了,没想到居然还有他们没见识过的,比如这河南梆子,听过的怕是都没几个,结果萧飞居然也会。

这会儿萧飞就是站在台上唱一段意大利歌剧,他们也不会觉得新鲜。

「听完这个唱,就跟下地刚干完活似的。」

「就这么豪放。」

「结果这位演员也困在京城了,这位八里瓮老先生怎么办呢?得吃饭啊!」

「是啊!」

「找个地方住下来,想起来自己有点儿手艺。」

「什么手艺?」

「在家里的时候,会包烧麦。」

「哦!」

「两个字怎么写呢,烧火的烧,麦子的麦,但据说最早不是这么写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什么故事呢?」

「相传,最早是有这么一个点心铺,雇了一个小伙计,但给不起工钱,掌柜的就跟小伙计说,你干脆也做点儿什么东西,放在店里捎带着卖,就顶工钱了,所以最早是捎带的捎,现在山西、内蒙等地,买卖家挂出来的牌子,还是这么些,列位,要不怎么说听相声长知识呢!」

「知道的还真多。」

「八里瓮老先生想得了,买来蒸笼,支上锅,老先生在旁边站着,拧着眉,瞪着眼,唱花脸唱惯了,到哪都使着相,可您想啊,他这模样谁敢上前凑啊!」

「对啊!」

「老先生还纳闷呢,咋回事啊,咋没有人吃我的烧麦咧?正纳闷呢,由打对过走出来一个小姑娘,孩子看着他也纳闷,早先没这么一个人啊,街上又添新摆设

了?老先生看见这孩子,他乐了,对门出来的这是街坊啊,她要是卖几个,回去说好吃,大家伙不就全都来买了吗?一高兴他就唱上了,拿着河南梆子的腔儿,套着烧麦的词。」

「怎么唱的呢?」

「新出的烧麦笑微微,刚买的笼屉耀光辉,牛肉大葱味道美,你要不信就尝一回,小姑娘近前来,这价不贵……再看着孩子。」

「怎么样?」

「啊……」

「吓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