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寡妇门前是非多,继子手撕烂桃花 第136章 胎记?

程丽不喜欢做饭,不管是前世还是后世她都不喜欢做饭。

没想到今天她是被人唤醒的。

“姑娘,姑娘该起了,姑娘。”

姑娘?

程丽从来到这个朝代起,听到的称呼都是夫人。

她穿衣下床,打开房门,门外赫然站着两个俏生生的伶俐丫鬟。

最奇特的是这两个丫鬟长得一模一样,活似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应该是对双胞胎。

“流月流霜见过姑娘。”两个丫鬟规规矩矩向她行礼。

“快起来吧!”

三人吃罢早饭,两个丫鬟将她扶到梳妆镜前,“奴婢为姑娘梳妆。”

程丽婉拒,“不必了,不必了,成日都在家中,实在不必梳什么发髻,一切从简即可。”

两个丫鬟掩唇笑道,“姑娘这般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不梳妆打扮,岂不是可惜了这好容貌。”

程丽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这脸她看了这么多年,早已觉得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不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吗?

又比别人美到哪里去了呢?

“姑娘坐下安心等着便是,等梳妆完毕,我等陪着姑娘出去逛逛铺子。”

程丽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必了,我不想出门,在家里就好。”

“外面的雪早已化了,城外的桃花也都开了,夫人随我等出去散散心吧。主子也说出去看看不妨事的。”

“石头他真的这么说吗?”

“自然,我们还敢骗姑娘不成?”两个丫鬟手脚麻利的给她梳了个未婚少女才能梳的飞仙髻。

程丽看的老脸一红,她如今已二十五了,这年纪放在后世是妥妥的小姑娘没错。

但放在大梁朝…嗯,委实算不得是什么小姑娘了。

十六岁时都未梳过飞仙髻,如今二十五了却老黄瓜刷绿漆来扮嫩,让她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

“还是换个发髻吧。”她动手去拆头上的步摇,却被流月流霜眼明手快的制止了,“姑娘梳这飞仙髻再合适不过。”

两人又给她换上了嫩粉色的高腰襦裙。

再配上程丽那光滑娇嫩,白里透红的脸蛋,活脱脱一个刚及笄的二八少女。

程丽简直无地自容,她连镜子都不肯看了,“这实在不适合我,还是换了吧。”

两个丫鬟却不容她害羞,合力将她推出门,拉上了马车。

程丽是人,人是群居类的动物,她当然喜欢俗世烟火,熙攘街道。

流月流霜先是陪她去逛了首饰铺子,胭脂铺子又陪她去酒楼雅间吃了顿饭。

三人吃饱喝足后才驾着马车往城郊驶去。

大片粉色的花瓣映入眼帘,如梦似幻。

程丽站在层层桃树中,堪称人比花娇,我见犹怜。

美人美景,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

程丽越看越欢喜,“这片桃林到了夏天岂不是有吃不完的桃子?”

比起赏桃花,她更喜欢亲自动手摘桃子体验采摘的乐趣。

“哎呦,哎呦。”

有微弱的痛苦呻吟声从远处传来。

程丽第一反应就是离开。

她转身欲走。

却被流月流霜架住双臂往前走去,“姑娘且稍等,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这种热闹谁想往前凑啊?程丽奋力挣扎。

孰料瘦胳膊瘦腿儿的流月流霜两手却仿佛钳子般让她动弹不得。

她现在怀疑这两个丫头到底是不是石头的人,为什么事事都不顺着她的意,反而都跟她对着来?

很快,三人来到一童颜鹤发慈眉善目的老者面前。

流月死死抱着程丽的胳膊,让她不能逃走。

流霜则上前扶起倒地不起的老人,“老人家,你怎么了?我们小姐心善,听到你的呼救,遂过来看看情况。”

谁想来啦?谁想来啦?程丽在心里直翻白眼。

那老者看向程丽,只觉得她仿似九天玄女般面目和善,容颜天成。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老朽并无大碍。只是来祭奠发妻时不慎摔了一跤。”

“没事便好,现在天气尚且寒凉,老人家还是快回家去吧。”程丽寒暄道。

那老者眼睛都是红肿的,可见祭奠发妻时心情是何等悲伤难言。

“多谢姑娘今日出手相助。老朽这就离开了。”

未婚姑娘家的芳名和家门是不能随意打听的,故此老者什么也没问,拄着拐杖就欲离去。

“流霜,你瞧,有个蝴蝶飞到姑娘耳上了。”

老者只随意一看,却再也无法移开视线。

那姑娘白皙几近透明的耳垂后,赫然有个梅花印记!!!

难道………!

难道……!

周乾心跳如擂鼓,却不敢移动分毫,生怕是自己看错了。

可是,那梅花印记明明白白,在那雪白肌肤上清晰可见,绝不可能看错!

难道真是上天垂怜,发妻保佑,让他时隔多年终于找到了启儿唯一的血脉???

老者颤颤巍巍的回转过身,满含热泪的看着程丽,“不知这位小姐年芳几何?家住何处?今日相助之恩,我周某定会登门拜谢。”

程丽看他一脸快哭了的表情,有些莫名其妙。

她不愿意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行踪,便微微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流月流霜对视一眼,也选择闭口不答。

老者知道自己的提问太过冒昧,对面是三个貌美的小娘子,对他有所提防也是正常的。

可是周家唯一的血脉可能就是眼前这个姑娘。若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他今后还有何颜面到九泉之下去找自己的妻儿?

老者心事重重的离开了。

程丽总觉得流月流霜怪怪的,今天带她到这个桃林里来,似乎是别有目的。

她也没了赏花的心思,瞪了二女一眼道,“回去吧,不看了。”

二女已完成任务,自然说好。

果不其然,她们回城的路上流月与流霜敏锐的察觉到有一辆马车跟在他们身后。

大功告成!

打听出来的消息让周乾老怀安慰,涕泗横流。

那姑娘如今年芳十六,听说从小被寄养在尼姑庵中,直到今年过年才回来。

那姑娘也是个命苦的自小父母双亡,为了怕有心之人觊觎家里的产业,便从小躲在尼姑庵中。

年龄对得上,胎记也对得上。

难道她真是启儿的血脉吗?是他周家的后人吗??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