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一千零五十章卧薪尝胆多尔衮

辽东,盛京城。

盛京街道上依旧是如往年一样地喧嚣热闹,各个酒馆,商铺依旧是宾客盈门,一副生意兴隆的景象,就连那些穿行在街道各处的游动小商贩们,看样子生意也很是不错。

毕竟如今正是金秋时节,一年中难得的收获季节。

一顶黑色的轿子在街道上匆匆而过,轿子一侧的窗帘掀起,露出大学士刚林面色凝重的一张脸来。

作为一名正宗的满清贵族,这几年间,随着女真勇士在各地的东征西讨,在清兵的节节胜利中,刚林可谓是亲眼目睹了盛京城从弱小到壮大,从凋敝到繁华的全过程。

每年的金秋,都是盛京城的民众百姓最为高兴和幸福的时候。

打量着街道两侧的繁华景象,刚林眉头微皱。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今年的这番气象,相比往年,隐约有些不同。

随着轿子的移动,刚林的目光在街道上迅速扫过,突然间,他的脸上现出了明悟之色,随即他便叹了一口气,放下了窗帘。

他已发现不同在哪。

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依旧繁华,但街道上却缺少了那些昔日一掷千金满清贵族们。

若是在往年,这个富饶的季节里,女真勇士们也早已披挂整齐,手持尖刀和利箭,在蒙古,在朝鲜,尤其是在大明,趁着当地民众百姓丰收的时候,纵马挥刀,抢掠来无数的奴隶百姓,以及种种丰厚的战利品,将其带回大清。

耀眼的金银珠宝,小山一样的粮食,肥壮的牲畜,所有这些,都是勇猛的女真士卒们的缴获,收获。

每年的这个时候,盛京街头最不缺的便是那些气质剽悍而又一掷千金的满清贵族们,他们将手中大把的金钱,肆意挥洒,将盛京的繁华不断地推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高度上。

尤其是在去岁,当皇太极率军在锦州城下,一战尽屠十五万明军,缴获了明军大量物资财富的时候,盛京城的繁华,也达到了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那时的盛京,真的是一座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天上之城。

虽然不是秋季,但整个城池,都弥漫着一股丰收特有的醉人味道。

此城只得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然而,那似乎也是盛京城最后的繁华一梦了。

随着那个人突然地加入战局,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开始不知不觉地逆转,那个人坚定地一步一步,巧妙运用手中的八千士卒,硬生生地打碎了大汗的雄心壮志,于千钧一发之际,逆转大明危局。

清兵原本吃下肚的东西,却又不得不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其后更是在那个人的兵锋威慑下,清廷不得不与大明签署了那份屈辱的和约。

那份和约,还是刚林亲自前去大明京师谈判、拟定并签署的。

刚林感觉,今年堪称是自太祖努尔哈赤夺下盛京城以来,盛京城最为萧条的一年。

所谓萧条,并非指的是盛京城不再繁华,而是指盛京城的增长和发展势头,已经出现停滞,并开始掉头向下。

与大明签订合约后,也就意味着以往满清的抢掠发家模式,已无法再继续持续下去。

最富有的大明不能抢,蒙古那边,察哈尔部那里,肉没有几两,人却极是凶悍,抢劫他们很容易让满清也磕掉几颗牙齿,伤及自身。

更何况那个人也是察哈尔部的摄政王,察哈尔部有难,他断然不会袖手旁观,所以蒙古那边,满清贵族们也早已达成共识,若非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绝不能轻易与其交战。

以免再度招惹出那个煞星来。

再往北,是比女真人更穷,也更凶悍的罗刹人,完全没有抢的价值。

那剩下的便只有朝鲜了。

今年,在清军的压迫下,朝鲜王勒紧裤腰带,不顾国内的民怨滔天,硬着头皮又从朝鲜民间搜刮了二十万奴隶与十万石粮食,白银五万两,全部进贡清廷。

这点东西放在以往,怕是大汗连眼皮都不带夹一下,但是在今日,竟也被无数满清贵族觊觎不已,眼红耳热地等待着朝廷的赏赐。

今年的收成属实不好,没有猪羊,有只兔子腿啃啃,也是好的。

摇了摇头,刚林轻叹一口气,在一晃一晃的轿子中,身体后靠,慢慢闭上了眼睛。

今不如昔啊。

片刻之后,黑色轿子在一座巍峨高大的府邸面前停了下来。

刚林手持一叠文书,匆匆下了轿子,随即踏上那十余级白玉阶梯,来到了那座府邸门前。

这里是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

如今是小皇帝福临执政,但福临今年只有三岁,无力处理政务,一切大事小情,都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处理。

王府的门子认得刚林,自然晓得刚大人是自家主人的心腹,当下不敢怠慢,急忙殷勤地打开门,将刚林请了进去。

“王爷何在?”刚林低声问道。

“王爷还在那里。”门子低声说道。

刚林似是对这个‘那里’十分清楚,当即迈步而行,急匆匆地走了进去。

高大壮丽的影壁,华美的亭台楼阁,巍峨庄重的一处处院落,沿途茂盛的奇花异草带来阵阵香气,年轻貌美的婢女时不时如燕子般,轻盈地穿插其间,但刚林对这些全然没有心情欣赏,他此刻只想尽快见到睿亲王多尔衮。

连续穿过好几处院落后,刚林终于来到了亲王府的后院。

绿意盎然的小树林前面,芳草萋萋之中,一座异常简陋的草房突兀出现在刚林的面前,几名凶恶剽悍的清兵士卒,腰挎长刀,警惕地护卫在草房众位。

这间草房孤单单地伫立在亲王府的一角,看上去与周围的奢华和清雅格格不入,但这却是刚林此行的目的地。

士卒们见是大学士刚林前来,并没有阻挡他,刚林很快便来到了草房门前。

“王爷,刚林求见。”一名士卒禀报道。

“刚大人请进。”一道儒雅的声音从草房中传出,听声音,正是多尔衮。

刚林于是推门而入。

这间草房并不大,却被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在草房的最里面,放着一张简陋的硬木板床,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

一床被褥铺在厚厚的稻草上。

床的旁边,还有一张造型简单但结实平整的松木案几。

多尔衮此刻便半躺在这张硬木板床上面,躺在那些稻草上面,他头顶处的横梁上,垂下来一根细细长长的绳子,绳子的末段系着一个黑色的小小物体。

刚林知道那是什么,那是一枚苦胆。

自从在锦州战场上败给了赵无忌,并在皇太极宾天,成为满清实际掌权的摄政王以后,多尔衮就吩咐人在府中给自己盖了这么一间房子。

如今多尔衮已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居所,每日都在这里休息,办公,躺在稻草床上,时不时便会尝一尝梁上悬挂的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败于赵无忌之手的屈辱。

多尔衮想用清苦的生活,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发愤图强,让大清东山再起。

看着多尔衮那张消瘦了许多的面庞,刚林在钦佩之余,隐约也感到有些心酸。

“王爷,这些是需要您处理的文书。”刚林恭敬地把手中文书给多尔衮呈了上去。

多尔衮坐起身来,先是对刚林点了点头,随即接过文书,开始细细查看起来,时不时便会在文书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当他翻到其中的一份文书时,多尔衮的动作慢慢停了下来。

“王爷,如今太祖的陵墓亟待修缮,户部给出的预算是五十万两白银,因王爷一直强调要缩减开支,这么大的银两,臣不敢擅自做主,特来向王爷请示。”刚林小心翼翼地说道。

多尔衮闭着眼睛沉思了半晌,方才摇了摇头,“太祖的陵墓如今还十分完好,本王以为,短期还没有修缮的必要,此事暂时搁置罢。”

刚林连忙答应了下来。

随即多尔衮便将批阅完的文书递给了刚林,刚林连忙双手接过。

不过刚林却没有马上离去,他站在那里,脸色有些犹豫。

多尔衮也站起身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看着一旁的刚林,有些疑惑地问道:“刚大人还有别的事?”

刚林还是有些犹豫。

“刚大人,本王面前,你还有什么顾虑不成?”多尔衮很温和地说道。

刚林是多尔衮的心腹,多尔衮对他很了解,能让刚林为难的事情,并不多。

“嗯……”迟疑了一下之后,刚林终于还是说出了他想说的话语,“启禀王爷,范先生新近娶的如夫人,被豫亲王福晋请入王府中,已有十余日之久。”

多尔衮的脸色顿时就变得非常难看。

顿了一顿后,多尔衮深吸一口气,强行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这才望向刚林,温言说道:“多谢刚大人将此事说与本王得知,此事本王自会处理,请刚大人放心。”

片刻之后,刚林离去,多尔衮沉着脸唤来门外一名侍卫,“马上把多铎给本王叫来,另外把范先生也请过来。”